�
可他被那三名耶律家武士围堵隔离在一旁,而他的外围更有无数突厥马贼虎视眈眈,使他根本无法走动。
他只能扯着嗓子喊道:“二位,无凭无据,你们凭什么非说是我所为,难道便不能是白将军的作为吗?”
他不得不向这人身上牵扯,这是李承训唯一的依仗了,而且这人绝对有这个嫌疑。
“金莲花上白将军,红刀头下黑霸王。”
从歌谣中可以看出,草原四大势力排名依次为:白将军第一,金莲花耶律家第二,红刀头突厥马帮第三,最末是已经被李承训压服的黑霸王。
其实,若论势力,在中原当是耶律家最大,因为他们背靠唐庭;而在草原深处却是红刀头为尊,毕竟他们时刻与大漠深处的突厥军队有勾连,所以双发相互忌惮,便互相间卖个面子,所谓和气生财。
而这白将军是之所以位列前茅,并非是因为他的势力最大,而是因为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高于官府,高于种族的地位。
据说这人是当年幽州都督罗艺的部下,燕云十八骑之首,为人耿直忠勇,虽然不满罗艺投敌的行为,但毕竟故主对他有救命之恩,因此生死相随。
贞观元年,罗艺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在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
有人说,是这人杀了“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的罗艺,为大唐除害;也有人说,这人在罗艺被杀后,便开始lang荡草原,成为了一位独行侠。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罗艺手下有这样一员大将,却从没人知道他的名姓,或许是这人根本就不是罗艺部下,不过是老百姓们捕风捉影的猜测,但无论如何,的确有这样一位白袍将军存在。
无论是在幽州,还是在草原,白将军都来去如风,所到之处,行侠仗义,除恶扬善。他会杀中原yin恶之人,也会保护突厥弱小之民,他会惩治唐军中的败类,也会斩杀犯边的突厥大将。
鉴于此,对于他是突厥人还是汉人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如他的真面目一般,始终是个迷,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只是知道哪里有不平,哪里就会有一位白袍加身,青巾蒙面的侠客。
由于大唐连年边患,使得周围的百姓不堪其苦,对于官府的好感也并不如何强烈,反而是对于这位白将军,老百姓给予了深深的厚爱。
甚至有传言说,在百姓有大冤屈时,只要在草原高处,竖立起一个“冤”字大旗,那白将军自会从天而降,对其予以帮助,对于这点,李承训认为那是有些过了,应该是百姓爱戴此人,便把他神化了。
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驰骋于大唐边疆,对于唐庭和突厥王庭都是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边,却又似乎在与任何一边作对。
因此,两边的朝廷都曾想过要收纳此人为己用,并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却是根本没有用处。于是,他们便都开始擒拿通缉他,当然也是没有成效。
李承训现在无计可施,便搬出此人,企图鱼目混珠,并以为缓兵之计,毕竟白将军射杀突厥马贼的可能性是大大存在的,因为红刀头的恶名在外,白将军曾不止一次的教训过他们。
果然,耶律风犹豫了,他在推算白将军挑起这事端的可能性,而那曼特勒则是浑身一震,同时眼光四处瞄看,显然他是害怕了。
“我耶律家行事光明正大,没有对不起任何人,白将军又怎么会对我们动手?你不要再这里混淆视听。”耶律风感觉局势似乎要不受掌控了,若真是这白将军所为,那即便是他,也不得不顾忌了。
“当然,耶律家口碑在外,但红刀头名声恶劣,你耶律家竟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