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ldo;勝利&rdo;,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戰爭初期,伊拉克進攻矛頭幾乎全部指向對方邊境的一些城鎮,不重視集中優勢兵力大量殲滅敵人。
伊朗在初期的防禦反擊作戰中,也是以城市為目標部署兵力,以收復城市失地為勝利。由於均未發動以大量殲敵為目的的戰略性戰役,因此雙方軍隊都沒有受到重創,使戰爭得以久拖不決,形成&ldo;拉鋸戰&rdo;。這就說明,儘管攻城奪地是戰爭中的重要作戰行動,但若不殲滅對方有生力量,就可能使敵人獲得喘息之後再次組織反撲,從而使自己前功盡棄,甚至會導致局勢的逆轉。因此,在現代局部戰爭中,仍必須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
4.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
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僅軍費開支一項,雙方共耗資2000多億美元。戰爭中,武器裝備和物資的消耗相當可觀。戰爭頭兩個月伊拉克擊毀和繳獲伊朗200多輛坦克,己方也損失近三分之一的武器裝備。兩伊的彈藥消耗量也很大。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戰爭初期,伊拉克本來希望速戰速決,但因作戰物資供應不上,等待補給,進攻勢頭被迫減弱。
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