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頁 (1 / 2)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準備。反映在戰爭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準備在6-8周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鑑於法國極欲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于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準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幹地區的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準備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iddot;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士尼亞檢閱部隊,在塞拉耶佛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幹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ldo;1914年邊境之戰&rdo;。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ldo;馬恩河戰役&rdo;,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