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頁 (2 / 2)

給普魯士,但普魯士同時承認瑪利亞&iddot;特蕾西亞的丈夫弗朗茨&iddot;斯特凡大公為&ldo;神聖羅馬帝國&rdo;皇帝。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至此結束。

在以後幾年中,奧屬荷蘭成了主要戰場。薩克森公爵莫里斯指揮的法軍雖多次戰勝奧、英聯軍,並攻占奧屬荷蘭,但在義大利北部和海上的戰鬥中失利。1746年,奧、俄同盟條約重新生效。經前期談判,以英、荷為一方,以法國為另一方簽訂《亞琛和約》。根據和約,普魯士得到西里西亞大部領土;西班牙得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領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某些領地轉歸薩丁;法國放棄在荷蘭和印度的征服地。然而,《亞琛和約》的簽訂,只不過是&ldo;七年戰爭&rdo;爆發前的一次休戰,並沒有解決歐洲列強間固有的矛盾。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發生在18世紀中葉,具有典型的中世紀後期戰爭的一般特點。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

第一,具有明顯的消耗戰戰略特色。消耗戰是18世紀戰爭在戰略思想上的主要特點之一,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則是這一戰略的典型代表。這一戰略思想,從戰爭目的上看,不是以殲滅敵有生力量,而是以奪占要塞或省份為戰爭的最終目的。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作戰雙方只局限於將敵擊潰、擊退,並不重視是否將敵殲滅。從作戰指導思想上看,交戰雙方儘量避免流血的決定性會戰,而是以高超的計謀戰和對敵後勤補給的破壞,斷敵糧草供應,迫敵不戰自退。在長達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僅進行兩次大規模交戰。

第二,線式戰術已開始由鼎盛走向衰退。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發現舊的線式戰術運轉不靈,難以機動,難以發揮快速性的弊病。尤其在莫爾維茨會戰中,普軍因轉換戰鬥隊形而喪失良機,使普魯士國王以檢討的目光來看待線式戰術,並作了&ldo;斜式戰鬥隊形&rdo;的嘗試。&ldo;斜式戰鬥隊形&rdo;是對線式戰鬥隊形的一種加強和提高,使普魯士在以後的&ldo;七年戰爭&rdo;中大受裨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