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部分 (3 / 5)

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导演的电影,包括港台地区的导演。

林晓玲的《我们俩》就在其中。

无论是港台还是大陆,女性导演都是少数,她们拍的影片题材大多是反映女性的意识。

林晓玲只算是小字辈,由于《我们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所以有了参加这个专题的资格。

这个研讨会主要是探讨女性电影的发展。

在国内,通常把女性电影分成三类,女性题材或者主题的电影,女性主义电影和女导演创作的电影,从创作主题上讲,强调女性电影必须由女性执导。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电影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晓玲越来越有导演的模样了,以前还是个疯丫头呢。”慕姗姗说笑道。

“咱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你第一次主持春晚紧张的睡不着,这次的颁奖典礼轻松的就过去了。”林子轩调侃道。

这一届金莺奖过后,慕姗姗的主持获得了好评,媒体普遍评价是沉稳大气。

对于现在的慕姗姗来说,在舞台上掌控局面毫无问题。

沪城国际电影节没有请慕姗姗主持,而是请了一位精通外语的沪城本地主持人来主持,这毕竟是沪城市政府举办的电影节,他们更愿意用自己人。

在街上闲逛了一天,两人返回了酒店。

面对媒体的质疑,金莺奖组委会发了一个声明,这次的评选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是相当官方的说话,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其实就算没有交代,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沪城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媒体折腾了两天,就把目标对准了电影节。

他们质疑金莺奖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读者喜欢看有内幕的新闻,不过新闻具有时效性,你要是天天报道,读者也会厌烦。

所以,找一个新目标是最好的选择。(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 公益广告

华国女性导演作品研讨会在一间会议室内举行。

林晓玲正襟危坐,认真的听着在场前辈的发言。

这儿有来自艺术院校的著名电影理论家,有拍过不少电影的女性导演,还有出名的女演员,以及女性社会活动家。

大家围绕着女性电影是什么,怎么拍,如何发展等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这个说起来挺复杂,简单来说,在商业大片中,男性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女演员只能作为附属存在,或者扮演花瓶的角色。

英雄救美的桥段是观众的最爱,女演员只要拥有美貌就足够了。

从片酬上也能看得出来,在一部大制作的影片里,男演员的片酬比女演员要高出许多。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华国国内,说实话,电影圈是男人主导的世界。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女权思想的崛起,这种格局正在慢慢的改变,女性电影开始展现自身的影响力。

女性电影就是以女性角色为主的电影,通过女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女性电影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女性导演善于拍摄细腻温情的片子,这类影片无论票房还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不能和那些商业大片相比。

这是女性电影的局限性,也是女性导演的局限性。

女性电影想要走出困局,不能光关注女性情感的问题,或者拍摄女同性恋这类题材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应该塑造女性英雄的形象。

你拍一些情情爱爱的影片,或许思想深度有了,可观众不爱看,效果不大。

谈到女性电影就要和女权主义牵涉上关系,正是由于女权主义的兴起,女性电影才获得了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