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件不可能5年就坏了的。”
这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会胡乱使用。
勤俭节约深入人心。
晚上,
95号院一群人在前院乘凉。
因为李铭在家,前中后院都有人聚了过来。
吴名扇着大蒲扇,“多云了一天,愣是没有下雨,今年会不会又干旱?”
李俊义同样是一把大蒲扇,“应该不会吧?去年的降雨就那么少,不至于年年都干旱。”
董大爷也不懂了,“咱们京城的下雨,时多时少,真是难以琢磨。”
京城多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大约600多一点,少的时候242毫米,多的时候1406毫米。
去年65年261毫米,之前一年是817毫米,年跟年非常不一样。
月跟月的变化也很大,一年里有80%的降雨是在7月、8月,这两月没下雨就得干旱。
这两月一直下的话,那就是洪涝灾害。
主打的就是一个变化无常。
吴名随口道:“节约用水的宣传已经进我们轧钢厂了,估计是上头怕今年的降水不足。”
中院的袁万顺接话道:“我们酱油厂也在宣传节约用水。”
李俊义附和道:“我们单位也一样。”
阎埠贵没出声,进入7月,阎埠贵的小学算是暂停了各项事务,本来就是暑假时间。
拉锯时期,也可以说是暂时的低谷,压不了张海洋这类人多久,正准备着爆发。
几十年后,一些失败者认为,这些人明明是主动动手的人,事情结束后,却以受害者自居,往自己脸上贴金。
很多不是他们做的事,这些人都往他们头上扣,还是有些很不服气。
其实也很正常,趁火打劫、乘人之危、尔虞我诈这些成语能流传千年本身就说明人心难测。
谁是谁的人?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不是?谁又能说得清?
李铭现在名义上掌控轧钢厂保卫科,但是几十个人各有心思,真正的心腹没两个。
职工楼工地一样,李铭可以一言堂说了算,但是通过上次加班的事情,可以清楚的知道,手下人的心思其实跟他完全不一样。
执行起他的计划就会有手下人自己的个人理解。
“昨天我在工地跟他们谈心的时候,听说了个事,有个工人一天才用了两斤水。”
李俊义不太相信,“不能吧?这么热的天,在你那工地干活,喝水应该都不止两斤!”
“没算喝水、喝汤,这些吃进肚子里的。单单算生活用水,只用了两斤。我找到他给他做了工作,该用还是得用,那么点水个人卫生都搞不定,过犹不及。”
袁万顺嘿嘿笑道:“天气炎热,个人卫生要搞好,不然生了病,消耗的水更多,花的钱也更多。”
董大爷点点头,“这人节约是有点过头。”
阎埠贵提醒道:“最近咱们院的用水量大了很多。”
吴名对此毫不在意,“大热天的不清洗干净点,等下就长痱子了。工厂搞生产节约出来的水可以让全城的人洗好几次澡,不差那么一丁点。”
刘海中也不在意,也看不上阎埠贵的那些小算计,“那个引水渠建好了,京城不会缺水的。最近这些日子是因为乡下要大量用水,所以才比较紧张。”
“可能就是为了优先保证农业用水,咱们城里才搞节约用水。”阎解成猜对了事实。
缺粮的日子过去还没几年,肯定是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计划用粮!’
‘节约用粮!’
‘粮食是宝中之宝!’
随处可见这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