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免职,学生被拘捕,著作被禁。
构建华夏文学世纪高峰的柳宗元先贬湖南永州,再贬广西柳州,蛰居瘴疫猖獗之地,亲族友人疏远,地保时时监视。正当盛年无可奈何叹悲凉:“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中国文人的悲剧在一代文豪身上延续。
秋雨先生的笔触沉甸甸,如泣如诉,但也不无亮色。历来有无行文人、无聊文人、无耻文人,但历来从不缺少有志、有才、有德、有傲气也有傲骨之文人。“染缸文化”没有使苏东坡的天真泯灭,难言的孤独悄然蓄积着精神的力量,灵魂虽然寂寞,但虚妄之于绝望正是希望之所在。于是,《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轰然问世,冥冥中射出一道天光。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再说朱熹。学生受他株连一个个踏上生命最后的跑道,既然如此,老师也应该死得像个老师。他避居山洞,依然没有停止讲学,尽管当权者虎视眈眈,更有好事者嚼舌进谗。直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依然念念不忘那几个死于贬所的学生。1199年3月9日,朱熹病死。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之死,因为他晚年所遭受的灾难完全来自于他的学术和教育事业。
还有柳宗元。在不毛之地,伴随着一札诗文,他利用小小的贬谪官职,挖井,办学,种树,修庙,释放奴婢,按着一个正值文人的心意,逐一实现余生所愿。他凭着个人的文化人格,在无数敬仰者的心底构筑起一座高风亮节的丰碑。
这是一部写佳境美地的游记,可是,秋雨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了又想:中国文人每每遭难于做了官僚的文人,古来有之,今日依然,更何况世俗的社会机制犹如一张遮天蔽日的网。不甘于做无行、无聊、无耻文人,不屈服于邪恶和奸佞,就要做好遭难的准备,而磨难是一笔财富,一笔个人享受也能与他人分享的财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少林寺方丈叙“书緣”
8月9日上午,欲雨还晴,为送永信大师订购的一批书,我与河南省委宣传部原秘书长王世民先生驱车来到少林寺。由于当日下午来华参加纪念奥运活动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要来少林寺参观,嵩山部分地域已经开始*,故此时的少林寺景区少有的宁静。经过严格的审核,我们的车总算放行,并进寺径直到了方丈的“书房”。
这是半山上一个僻静的去处,一个灰色砖瓦的院落。进门时,永信大师已经从座椅上站起身来,一句“好久不见了”的问候顿时使得氛围温馨可人。上次见大师还是在2005年的10月,一晃儿快两年了。那是我从美国回国后第一次拜见方丈。大师说,10年前你神秘消失,现在又突然出现。我说,你们出家我出国,到美国“挂单”,云游了一番。
落座,我把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河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辑刘雅鸣的新著《雁鸣青天字一行》送到大师手上。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师十分欣喜,仔细翻阅起来,不时发表“书评”,其中最中肯的评价是:刘雅鸣完全是靠自己写出来的!有过十多年新闻从业经历的我深知,这是对一个做记者的人的最高评价!
随后,我把已经出版的“当代河南记者丛书”中的前18本摆到案上,大师逐一翻阅,并一一问候作者的近况,因为绝大多数作者都与大师熟识,有的还是他的挚友。作者责任编辑,我了解这些书中几乎都收录有对大师或少林寺进行报道的新闻作品,更有许多常人难得一见的图片入编其中。大师说,感谢记者朋友对少林寺的厚爱。同行的王世民先生说,少林寺为河南、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还是在去年的5月,我与少林书局的阿德、任延波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周亚非一起编著的《走进少林》一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