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部分 (3 / 4)

选择守巴西。

自西充上巴西,前面的部分有无数道路可供选择。但一百里之后,就不是了。由于山峰逐渐连片,许多道路就不通了。就剩下两条路。一条路,自建兴,经三官、兴盛、定水至巴西;另一条路自流马,经黄金、肖家至巴西。建兴那条路是大路,长约七十里;流马是小路,长约五十里。流马,在建兴以东三十里的地方。

这么两条路,都不需要问向导。看看山脉走向,就能够知道。因而,不能说,进攻一方的益州军不知道。那么,益州军在知情的情况下,会走哪条路呢?

正确的选择是两路并进。理由是士兵有五万人。在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宜多路进发,争取尽快地将人马开到战场。但是,辎重及其攻城器械却只能走建兴。没办法,这是路面状况所决定了的。

大路那边,自建兴出来。过文丰之后,至大王镇之前,是可以打埋伏的。大王镇至定水之间不能设伏。而定水之后,又有一段山谷可以设伏。流马小路那边的情况类似。能够设伏的地方也是两段。

是否设伏,这个问题让蔡琰很纠结。利用地形,伏击敌军,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但是,蔡琰手底下全部都是降卒。降卒士气低迷,极易逃跑和哗变。因此,第一仗十分重要。只能胜,不能败。胜了,就振奋了士气,增强了凝聚力;败了,就人心思走,一盘散沙。

然而,仅仅是胜利还不够,还必须是轻松的胜利,绝不能是苦战而胜。只有意志坚定的士兵才有可能咬牙坚持。降卒是不可能苦战的。

站在益州军的立场考虑,就算是本地百姓闻风而逃,没有找到向导,但由于相距较近,大的方向本来也是知道的。不知道的,仅仅是具体的道路。巴西这里的道路并不复杂,观察一会儿山谷,就能够大致推测出道路。

益州军推测出山谷中的道路的同时,必须也能够推测出这样的山谷是否适合伏击。伏击,即潜伏起来,实施突然性的打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敌军不知道。但现在敌军知道了。知道之后,也就相当于把战场由城池搬到了山谷,敌军由攻城变成攻山。

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四个伏击地段中的“伏”字应该改为“攻”或者“阻”。只能攻击或阻击,而事实上并不能伏击。

但是,完全放弃,又是十分可惜的。既然就这么想不出办法来,蔡琰就决定到实地边走边想。

……

蔡琰走的是建兴这条大路。打击敌军。当然是打击敌军的士兵。但辎重却是士兵的根本。没有粮食,士兵饿了就要跑。没有帐篷士兵就得睡露天。没有攻城器械,巴西就一定能够守住。因此,打士兵不如打辎重。

出建兴,还没有过文丰。蔡琰就在想,挖断路面会如何?恐怕只能耽误一点时间。这边挖断了,那边就会填上。过了文丰,山势渐高,蔡琰又想,从山上放火箭又会如何?不过,蔡琰相信,敌军的辎重跟自己一样,肯定会有防火措施的。辕木就不用说了,那些大木头是很不容易点燃的。帐篷、粮食等等,通常会蒙上一层生牛皮。而且牛皮的上面往往还抹了一层泥。泼上油,然后再烧还差不多。但是,瞧这两旁的山峰,高了同时也就远了。弓箭倒是能够射到谷下,但油是绝计泼到这么远的。若要说把油像河水那样流下来,却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油呢?

蔡琰是从西充出来的。出城的时候城内都还有百姓。因而蔡琰有向导。到了三官这个地方,蔡琰发现道路左边的两座山峰特别的陡峭。蔡琰想,假设自己的士兵在这上面放箭滚石,下面的益州军一时半会儿,肯定是上不去的。于是,蔡琰问向导,这叫什么山。向导回答,这就是三官山。三官镇的地名儿就打这三官山上来的。

蔡琰抬头仰望,见淡淡的水雾在山间弥漫,彰显着雄伟和神奇。便问三官山为何仅有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