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但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我又颠沛流离了几年,最糟糕的时候,竟然有出版商来找我问说,愿不愿意按照别人的大纲来写作,就是在我的作品上冠以“某某指导”的名义。
拒绝了,回去继续写书。
就这么颠沛流离着、漫无目的地、却又使劲的写,在很多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在飞机起飞之前降落之后,有时候狂歌痛饮,有时候泪如雨下。
有时候想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有时候纯粹就是觉得心火难熄,不吐出来,就会烧死自己。
在得意的时候写,在卑微的时候写,汉唐的武夫中有文采的总是动不动就拔剑击柱而歌,以前我也是这样,只恨手中无剑。
后来我跟合作方谈自己的创作生涯,总会用这样一种说服方式,我说你看,我的销量高峰分别是《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和《龙族》,他们的题材完全不同,而多数畅销书作家只有一个类型的代表作,我能在三个题材上做到三次成功,我就能成功第四次,所以你应该跟我合作。其实有时候我也想,要是别人也跟我这样固执地写,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代表作出来,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很多人都不愿意固执。
固执其实是件蛮苦的事情,自苦。
闷头写到今天,攒下了几十本小说,还有这些随笔。编辑说要按时间的顺序来编纂这本书,因为字里行间还是那四个字,“颠沛流离”,这样做出一本书来,便可记得自己这些年走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苦,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没做什么修改,所以书中残留着我当年的孤独、彷徨和凶狠,有时还会流露出少年人得志张狂的一面,真实呈现,懒得再去粉饰那段曾经斑驳的岁月。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这种类型的随笔集出来,因为这样写随笔的心情已经淡了,当年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拔刀击柱,大小点滴的心情都要抒发,今晚我眺望波涛翻滚的爪哇海,对着一盏烛想了两个小时才落笔写了这篇序言。
人就是这样,小时候爱唱歌,唱破了喉咙也没人听懂,如今有人想听,你却不想唱了。
今年秋天我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亚,去的是爪哇的日惹,那附近有一座奇迹般的婆罗浮屠。
所谓婆罗浮屠,在爪哇语中的意思是“婆罗的宇宙”,那是当年爪哇岛的统治者夏连特拉王朝下令建造的佛塔群,建在一个巨大的基座上,据说古时候基座坐落于一个湖泊的中央,塔群啊暴露在水面之上,仿佛盛开的莲花,现在塔群边是连绵的草木。
历史学家说婆罗浮屠一共建造了七十五年,七十五年里整座城市都在为这座建筑出力。很难想象在千年之前爪哇人就能造出那样恢宏的建筑,金字塔形的塔群由无数岩石构成,每块岩石都要切割磨光,有些还得雕刻上佛经故事。亲身走在婆罗浮屠里,想象当年石匠一凿一锤地修造它,想到那些沧桑的手为此经历的痛苦,让人悚然而惊。人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东西呢?第一代累起基座的石匠甚至看不到竣工的那一日。
我在夕阳之下走进婆罗浮屠,特别预约了留在最高处看日落,那时候游客已经散去,只剩下警卫和导游陪着我坐在石阶上。太阳一整天都藏在云后,那一刻显露了真容,在浩荡的唱经声中,赤红色的阳光铺天盖地地淹没了我,仿佛海潮。
导游说很美对吧?你进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婆罗浮屠一共有七层,越往上走楼梯就越平缓?因为所谓婆罗浮屠就是一座真实矗立的坛城,存在于现世中的曼荼罗,它象征着人的修行,你往上走,越走越容易,现在你站在婆罗浮屠的最高处看日落,这象征着你得到了圆满。
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何那些沧桑的石匠会用他们疼痛的双手日复一日的雕刻那些石块,固然那其中有国王的命令,但在佛教盛行于爪哇的年代,这也是他们的修行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