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引进到日本后,主要还是流行于贵族阶层中。在宫廷女官和贵族小姐中,围棋也往往是其不可或缺的修养。紫式部《源氏物语》、清草纳言《枕草子》等曾多次写到宫廷、贵族下棋的场面,展示了围棋这一被视为高雅的娱乐在上层社会的流行情况。
日本围棋很讲究棋形的完美,注重厚势,稳重为上。它的艺术性较强,带着一种静的文化氛围,像水,一刀斩去无非点点彩虹。艺伎崇尚优美、纤细的生活情趣,作为与琴、书、画并称四艺的围棋,也自然成为她们必备的修养之一。她们纤纤玉指捻起棋子轻扣棋盘的动作,自有独到的风韵。
纤指轻扣棋子,或举目盼眺,或低眉思索,这时艺伎所有的风韵都仿佛融合在棋局当中。艺伎在修炼棋道,棋局也同时在修炼艺伎,使得她们在男人的世界里更加迷人。看着棋局之中每一颗黑白子的起落,伴随着玉指滑动的轨迹,我们就设法猜测她们的心灵。从她们彩袖沁出的点点芳香,足以让客人浑然忘俗。
如果把艺伎比作提琴,男人是那个拉琴的人。也许,这男女之间的关系比作艺伎与围棋更为恰当,一颗颗没有生命的棋子,在艺伎的手中,或华丽奔放,或空灵飘逸,或剽悍凌厉,或稳如磐石……就如一个个艺伎,在男人的陪伴下,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书道
书道,即是书法,与茶道、花道,并称为日本的所谓“三道”。在日本,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来学习、推广,甚至把它当作是修身养性的艺术。日本人认为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伟大的文化遗产”。
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于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等著名书法家。17世纪中叶,中国黄檗、宋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发展。到了清末,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去的1万多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学书道的人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对于艺伎来说,书道是必不可少的修身课。书道的训练也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姿势正确、心情平静、集中全身的力量去写,对坐、站、跪、蹲各种姿势和执笔、运腕、用笔等基本功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茶、花、酒、棋、书倾心陶醉…艺伎之〃品〃(3)
书道本身没有太多的色彩,只是简简单单的黑白两色,却能将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融入其中;线条本身无情,可通过线条的粗细润枯的不同,又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艺伎的情绪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笔下的一个个字就变成了情感的载体。
通过书道,艺伎付之予情感,付之予生命,实现了生命的寄托。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于是就有了“字如心画”之说。正如王羲之行书,清朗俊逸,字里行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而颜真卿的楷书,气宇轩昂,观之如置庙堂之上,肃然起敬;那颠张狂草,飞檐走壁、气势奔腾,真可让你忘乎所以,要跟那苍劲的线条一起手舞足蹈起来。
手执竹管,在黑白世界里神游,随着笔下线条的粗细变化,枯湿相衬,藏锋露锋,方笔圆笔,情绪起起落落,物我两忘,仿佛天地瞬间尽在掌握,飞云瀑布,流沙走石,高峰深谷,汪洋大川,一时间都化为眼前这黑色的线条。书道,可以给艺伎一份难得的宁静。
维新之花——君尾
她虽然出身风尘,但在明治维新的那段###的岁月里,她曾多次营救了倒幕的志士。为了情人,她送出了随身携带的被视为艺伎之魂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