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部分 (3 / 4)

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

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

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另外在信里,我再三叮嘱他尽量带行军干粮,不要食用了匈奴人归降后的粮草,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讨论匈奴人使用病菌战的诡计,他一打起仗来得意忘形,经常不带任何干草,喜欢攻下敌营后享用对方的粮草。这些都会给对方可乘之机,在粮草,食用水里下毒。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在塞外出了什么事,父亲也无法帮到他。

我留给父亲卫青那封信里告诉他漠北之战他带领了李广公孙贺,公孙敖等四将,手中的兵力还得分出一部分给其他将领,而霍去病连裨将都没有,后来还是临时以李广的儿子李敢作为裨将的。

可以说霍去病在军士的战斗力及人数上都比卫青占优,而且事前的情报是单于在靠西面一带出现过,因此霍去病的进军路线是定襄,武帝明显倾向于霍去病,让他担任主攻的方向,当中途捕获俘虏后得知单于主力在东方,于是临时变换路线,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历史在有意无意间,将这场历史性的对决的主角判给了父亲卫青,他当时的条件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战斗力强的部队都被去病挑选去了,剩下的兵力中,还分出部分给四位偏将,估计总计有一万骑左右,步兵辎重不计。在战斗中赵食其和李广都没有能及时赶到战场,对于整个战斗的部署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而且匈奴是以逸待劳,将决战的地点选在塞外千里之地,想以逸待劳击溃远道来袭的汉军,应该说匈奴大军在天时地利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兵力来看,由于战后捕获首虏万余级,而战斗中四散的匈奴兵更多,因此猜测匈奴单于的兵力在三万以上应该还算比较恰当的,远道千里碰上的匈奴主力部队,而兄弟部队却没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父亲卫青所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同时也激发了他身为一代名将的全部优秀的潜质。

我在信中让他千万不要退缩,因为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的。

不难想象到当时这场大战的激烈情景:我让父亲卫青发现匈奴早已严阵以待之时,下令把军中的辎重车辆环绕,形成坚固的防线,以步兵弓箭手作为防守的基础,骑兵方阵在营前排列,同时在两翼设有预备队骑兵,基本阵型应该是个“W”字,在实战中逐渐变成“V”字,以完成包围圈。

战斗开始,父亲可先派出五千骑兵诱敌,匈奴也不敢托大,会以万骑来迎击,开始的时候双方应该是比较谨慎的,但匈奴的冲击力习惯性的将战斗引入乱战的局面,场面必定十分焦着,此时战局会悄然向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由于汉军事先构筑了坚实的后防线,匈奴的中线突击没能冲破汉军的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匈奴军逐渐进入了汉军的口袋,汉军的中线部队开始收缩,有意将匈奴引入口袋中,同时两翼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