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大唐气象电子版> 第125章 与藩镇的初次较量之第一个被吃掉的螃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与藩镇的初次较量之第一个被吃掉的螃蟹 (2 / 4)

考价值。但任何事物都要辩证来看,好政策也需要有好的时机去实施才能收到预期成效,如果时机不对强行推进,好政策也会沦为祸国殃民之举。

在敌方境内重筑原州且移兵戍防,组织实施起来难度与风险都极大,稍有不慎不仅会遭到吐蕃反扑,还会引发泾原驻军的强烈反对,导致内部生乱,这也是代宗没有采纳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大唐国力衰落、隐患重重,边防首要问题应当是稳,在稳住人心的基础上稳住现有态势,防止出现局面的进一步恶化,而后在伺机寻求更好办法。

杨炎在这种情形下派兵深入敌国境内,修筑城池扩军备战,这不明摆着告诉吐蕃我要打你吗!

段秀实镇守边防多年,自然清楚这一道理,他力劝杨炎如今边境空虚,暂时不要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去招惹吐蕃。一番为国为民的恳切之言,到了杨炎那里却成了与他作对的刻意拖延。

此时的杨炎正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眼里怎能容的了沙子。本着不换脑子就换人的原则,把段秀实调入朝中担任司农卿(类似于农业部),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兼管泾原,泾原留后刘文喜为节度副使。

,!

为了防止泾原驻军不听指挥,杨炎派出两位军功宰相朱泚、崔宁,让他们各率万余人前往泾州,打着辅助修城的名义督导泾原军民收拾行装赶赴原州。

李怀光,本姓茹,祖先是柔然人,从渤海郡(古国名,靺鞨人所建,在今东北吉林一带)迁移到幽州,其父茹常是朔方军将领,累功获赐李姓。

李怀光自小加入军旅,因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得到郭子仪赏识,将他作为后备人才着力培养。

他曾长期率军抗击吐蕃,屡战屡胜,打的吐蕃闻风丧胆。他为人刻薄严厉不讲情面,又极端的自负固执,心胸狭隘认死理,刚刚做上节度使不久,就借故杀掉了温儒雅等五名不太肯听招呼的元老宿将,手下一众将士都很怕他,这一性格特点也导致了他后来的人生悲剧。

朝廷命令下到泾州,这些在段节度领导下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的大兵们不干了,纷纷吐槽说,我们为国家守护西大门已有十数年之久,一开始在邠州(今陕西彬州)有田有地,朝廷非把我们迁到泾州(甘肃泾川),驻守这块不毛之地。

现在好不容易把泾州建好,站稳了脚跟,你们又要让我们到吐蕃占据的原州修城,我们这是招谁惹谁了!

如果段秀实还在,肯定会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们听从指挥。可惜的是他被调走了,朔方军的李怀光要当他们的主帅。

这一消息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兵们彻底不干了!李怀光是什么人,一上任就连杀五员老将,人家犯了啥错,不就是曾经得罪过他吗!他要是来了,我们这些没人疼、少人爱,又无权无势的小喽罗,还不都得让他杀光。

于是,抱怨转变为恐惧,又升格成浓浓的恨意,野火燎原般布满了泾原军民的心。

留后刘文喜是土生土长的泾原将领,段秀实走了,李怀光没来,现在城中他是老大。

他可没有段秀实那样的大局观,不会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去服从这不着调的指挥,便顺应众人心意,将城门紧闭拒绝朝廷使者入城,并上疏奏请德宗,让段秀实继续领导泾原,如果实在不行派朱泚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让李怀光来。

杨炎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他是个没事找事、有事又怕事的主儿。为了息事宁人,只好退让一步,提议改由朱泚担任泾原节度使。

蹊跷的是等朝廷的调整任职命令到了,刘文喜却再次予以拒绝。通过这些天的等待,他可能也想明白了,自己是正牌子的泾原留后,土生土长的安西军,段节度调走,这位置应当属于自己,凭什么白白让给他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