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初唐名臣> 第13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部分 (3 / 4)

是大唐军队的十倍,而泗沘城内看似还算平静,但是已经是暗涌流动,城内的百姓随时都有可能随着叛军的到来,配合叛军爆发暴乱,情况已经万分的危急。目前虽然已经将熊津城内的两千驻军尽数调来协助守城,但是形势仍旧不容乐观,所以还望大军尽快赶来支援。

然而李恪的大军距离泗沘城至少还有四百多里的路程,沿途多有山路不说,不管走哪一条路前往泗沘城,都至少要面临两座以上的郡城阻拦。就算是每座郡城攻打下来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最终抵达泗沘城的时间都不会低于八天。可以这么说,倭国人的突然参战,彻底的打乱了李恪事先的作战计划,使得原本可以轻松应对的局面,陡然之间变的严峻起来。当然,这里所说的严峻并非是形势变得对李恪的作战不利,进而导致此番出战的最终失利。这里所谓的严峻是指泗沘城的形势变得严峻,非常有可能会因此丢掉此城。不过这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并不大,大不了守卫泗沘城的大唐军队撤出那里便是。

相反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倒是给了李恪在平定完半岛的叛乱以及新罗国后,继续对倭国出兵的借口。只要将新罗和倭国彻底的消灭之后,对于吕宋岛的开发也就随之可以进入到日程之中。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要等到将新罗和倭国评定以后才会按部就班的实施,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快的赶到泗沘城解围。不管怎么说,泗沘城作为前百济国的都城存在,它的所属权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一旦被叛军和倭国的军队打下来,势必会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士气,进而会对今后的平叛战争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离开南川停,李恪立即将麾下军队分为两路,一路领兵一万五千人沿着东线一路杀奔泗沘城,而他则率领另外一路沿中路直接向南开进。分兵前李恪再三叮嘱东路将领,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泗沘城外,沿途所经过的城镇,只要敢于抵抗的,一律用炮火将之彻底的摧毁,不用顾及对方的伤亡情况。

李恪所率领的中路大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便突进到了汤井郡,这期间共经过了一座郡城、五座县城。说起百济,甚至于连新罗也算在内,他们国内的郡城、县城之多,简直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地步。就拿百济来讲,所占据的面积不过相当于朝鲜半岛的四分之一,如此之小的面积上,居然设立了三十八个郡城、一百零一个县城,另外还有三个州、一个小京。而当时整个百济也不过二百余万的人口数量,其中的五座都督府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二十万人,而泗沘城更是拥有三十余万人口,这就已经占据了原百济总人口的一半。剩下的再分散到如此众多的郡县平均下来,每个郡也不过不到三万人的规模。按照当时大唐的设置,每户人口按照八人计算,也就是三千余户的样子,而当时大唐县制的划分为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三千至六千户为中县,三千户一下为下县。也就是说百济的郡城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大唐中等县的规模,至于他们所谓的县城充其量也不过就相当于大唐的一个镇子。只要对方敢于负隅顽抗,李恪便会毫不客气下令炮兵进行炮轰,等到郡县完全陷入到火海之中以后,便继续率领大军向前推进,至于城中百姓的死活,用李恪的话就是:既然不肯为我大唐所用,那么留着他们也是祸害,索性断了他们继续生事的念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李恪所率领的大军能够如此快的来到汤井郡城外。汤井郡已经算得上是原百济北部数得上的大郡,加之新罗以及叛军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在这里,试图阻击从北方前往泗沘城支援的唐军,所以当李恪的人马抵达城下之时,城中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用于参战的叛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这些人密密麻麻的立于城墙之上,至少在场面上要胜过李恪的大军。

李恪最为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是以少打多,那些个众所周知的经典战役,哪一次不是他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