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大唐气象 渤海小吏> 第118章 风雨飘摇中的权力交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章 风雨飘摇中的权力交接 (2 / 5)

的高力士并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不仅没有专权乱政,反而非常忠心,是玄宗政治上可靠、生活上贴心、工作上放心的得力助手,这可能也得益于玄宗本人能力超强,驭下有方。能够开创一代盛世的雄主,自然不会整治不了身边宦官,但他种下了宦官生长的种子。

随着后世政治生态的恶化,以及皇权控制能力的弱化,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名权力滔天的巨阉相继出现,开始了他们在大唐历史上翻云覆雨的表演。

宦官一旦得势,给朝局带来的危害一定是颠覆性的,这缘于他们所处位置的便利性以及生理残缺所带来的心理创伤。

我们怎么可能去奢求这些刑余之人拥有什么高尚德行,这不是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且还要像个正常人那样活的好,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就消灭谁!

代宗时期,宦官已全面介入朝廷事务,地方藩镇都派驻有朝廷的监军宦官,打探藩镇动向,参与军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

李辅国因在灵武力劝肃宗称帝,之后又拥立代宗有功,成了大唐第一个封王的权宦,一度权倾朝野。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大小宦官贪污的贪污、弄权的弄权,把朝廷上下搅的乌烟瘴气。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因平叛有功,朝廷派一个叫马承倩的小宦官到他那里去宣布表彰命令。一系列程序走完,李宝臣在马承倩将要返朝时,亲自过来送给他数百匹细绢。

马承倩觉得礼物太薄,竟然当着李宝臣一众将士的面,把这些细绢扔了出去,还说了许多不中听的话,弄的李宝臣老脸通红无比尴尬。

要知道李宝臣当年也算号人物,做过安禄山养子,曾率十八名骑兵突袭太原,众目睽睽之下劫走了太原尹。就是这么一位百战宿将,愣是被一个小宦官搞得下不来台,可想而知宦官在当时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导致阉人当权的原因很简单,皇帝还是小孩子时就成长于深宫,由阉人贴身照顾,自然有份亲近感在内。上位后,相较朝堂上自以为是的文臣和飞扬跋扈的武将,还是貌似奴颜卑微的阉人好使唤。

【03】内忧重重之文官窝里斗

文人相轻,自古至今概莫能外。大唐时期,入仕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门荫;二是科举。

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到了唐朝虽已没落,但特权思想在整个社会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初唐时期,百废俱兴吏治清明,大家都团结在皇帝周围拼搏进取,基本不存在弄权和党争的可能。太平日子过得久了,第一代领导人慢慢老去,权贵集团不断产生,官二代、官三代甚至官n代,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官场上的普遍现象。

科举制起于隋文帝,唐朝全盘接收并在制度和程序上做了规范。这项制度绝对是伟大创举,怎么高抬都不为过,因为它给了寒门阶层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使唯才是举在现实中成为可能。

俗话讲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两种不同的准入渠道势必产生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肃宗、代宗时期,朝廷官员主要精力还都放在恢复安史之乱后的各项秩序上,党争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但苗头已开始显现。

宰相元载起于寒门,穷的在史书中连出生年月都没有记载。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高中进士,成了大唐最基层的县尉,之后在官场一路熬煎滚打,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大唐宰相,修成人臣正果,整个过程历时二十年!

从他的成长履历看,简直就是一部暗黑创业史。

他揣摩上意,吹拍权阉,表里不一,笑里藏刀。他从至暗中走来,洞悉种种权谋,一旦掌权势必加倍偿还。

他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精通民情吏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