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1 / 4)

国际合作增加其在市场中的权力,但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第二阶段(1980~1981年),IEA才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1974~1978年消费国和产油国的力量相对平衡,世界原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一直运行在每桶~美元。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价格甚至呈现小幅下跌。1981年以来,国际市场的主导权重新回到石油消费国手中。其间,消费国和产油国还共同应对了波斯湾危机所引发的短期供给中断,维护了国际市场的稳定。

(二)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

当今的世界格局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大国主导的世界统一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再一次出现。第二,美国是大国当中实力和“权力”最大的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地位。但是,随着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的增强以及中国的崛起等诸多因素,美国的地位在相对衰落。第三,个别国家在特定的领域拥有优势,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等。因此,在既定的世界格局下,由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和国家之间所拥有的不同领域的“权力”的差异大小,仍然会出现次格局状态。世界能源格局就是基于世界格局三个特点产生的次格局状态,表现为能源领域中国家实力结构的稳定状态,利益相关的各方通过竞争、合作、谈判等方式在能源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问题上达成暂时妥协,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大部分产油国从综合实力上来讲是小国,但在能源领域却是拥有“权力”的大国。并且由于石油的可耗竭特征,产油国的权力越来越大,与那些净进口石油的大国形成了“权力”的对峙和均衡状态。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5)

美国和欧佩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石油多年来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原料。美国所寻求的开放、非歧视性的货币和贸易体系,依赖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这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必然也依赖于能比较容易地以合理的价格从中东进口石油。从物质含义上讲,石油处于美国霸权再分配体系的中心位置。美国的影响建立在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上,而其盟国正是通过这些以美国为中心的机制来获得收益,并服从美国的领导。这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是: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的市场和保持石油价格的稳定。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还体现在石油—美元计价机制上。斯特兰奇指出,“在世界市场经济中有两种容易波动的价格在起作用,一种是石油价格,另一种是美元汇率,它们影响着出口国和进口国的财富”。石油由美元定价首先要归功于历史的因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美国没有取得世界的霸权,美元还没有获得替代英镑的实力,但美国却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墨西哥也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从墨西哥湾输出的石油均采用基点体系(basing point system)定价,即墨西哥湾产出的原油价格加上运输的费用就成为到岸的石油价格,而墨西哥湾原油的价格和运输费用的计价货币都是用美元。对美国来说,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重要的不是汇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这就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由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欧佩克不得不与霸权国家达成妥协,实现所谓的“相互依赖”。目前,原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提供世界40%的石油并且拥有世界70%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欧佩克国家以及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家。作为一个终端供应商,一般情况下欧佩克的作用就像企业联合组织,通过保持充裕的石油产量来影响石油的价格。近年来,它的方针已经变成了在平衡市场的同时允许石油消费国保持适当水平的原油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