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0部分 (1 / 4)

露���ナ袷挡桓易郧耄�蚯胝髁伞���

身为男儿,我也想要挥戈逐寇,名扬万世,问题如今天下即将底定,再要打仗,那就只有蜀中刘备和东北的高句丽啦。蜀中地理我又不熟悉,不敢建言出征或者从征,那么只有去东北打高句丽,多少还有点儿胜算。

“其三,臣子复亦冠矣,不好文章,唯喜武事,臣欲使其立功以报陛下,又恐少年跳荡,不足为将。若得臣帅而子将,疆场看顾,或可无忧……”

曹操闻言,不禁慨叹:“此真为人父者之心也!”我也是当爹的,你的想法我非常能够理解。然而——“深恐宏辅立功心切,反致挫败也……”(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厚固吾势

是勋为什么会主动请征辽东?必须要给曹操以说得过去的理由才成。好在事先即有所筹思,他最终想出了三条理由来。第一条理由完全为公,说因为我跟东北那地方打过仗,论及地理、民情,如今朝中再没有比我更熟悉的了——当年曹操征乌丸也仅仅走到柳城而已,距离高句丽乃至乐浪郡还有相当遥远距离;夏侯渊倒是曾经跟随是勋远征过辽东,问题妙才不是已经死了嘛。

所以是勋说我去打这仗,会比较有把握。

第二点就说私心了,很想再建功业,青史留名。问题若打蜀中,别说不会以自己为帅,就算仅仅让自己当参谋,如今的蜀中形势与原本历史大相径庭,他还真未必能够出得了什么主意。可是若征高句丽,只要是太尉一出马,除非曹操派个皇子出来,否则谁有资格跟他抢主帅的位子啊,自可专断——所以这是我可以为你打的最后一仗啦,希望陛下能够允准。

关键早就说好了不必动用大军,仅用东海水师和四州土兵,加起来撑死了一两万人,装备和训练度还未必能有多高,就算自己出掌帅印,也不会使曹操有太多顾忌。伐蜀就难说啦,非十万以上兵马不办,然后在原本历史上,二士争功,并遭屠戮,其根源就是当权者不放心把那么多兵马和大片丰沃之地都交到一个人手里……

那么就靠着一两万土兵能不能打赢高句丽呢?是勋对此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虽说战无必胜之道,但只要谨慎从事,在强弱之势比较明显的前提下。打赢并不为难。因为他知道。在原本历史上公孙康以辽东一郡之地就曾经发兵攻打过高句丽。直入其都国内城,后来幽州刺史毌丘俭也发州兵去打过高句丽,同样赢得了胜利。终究这时候的高句丽,还不是后来胆敢跟大隋朝、大唐朝对着干的东北亚中等强国呢。

第三,是勋说了,我想让儿子建功立业,可是又不放心他自己出马去打仗,所以最好是把他带在身边儿。父子同征,既能让他沾老爹的光,又有老爹关照着,不至于捅什么篓子。这回打高句丽,就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不怕跟曹操说自己有私心,此亦“自污”之策也。正如是勋曾对曹操说过的:“人谁无私?私而不害公者,即良臣也。”真要是满嘴仁义道德,仿佛毫无私心,君主反倒不会相信,而会顾虑你所谋甚大。直接道出私心来,只要不损害君主的利益。君主正不吝建功之赏也。

当然啦,那也得碰上的是曹操这种气量比较宽宏的君主,而不是项羽那类刻方印章都摩挲半天不舍得给出去的性格。

而且是勋如今贵为太尉,等到荀攸一致仕,他在朝中的地位便仅在宗室曹德之下,真要是立了大功,也怕“功高不赏”。带上儿子就没有这种担忧了,到时候完全可以把功劳都归到儿子身上,赏赐也落到儿子头上,君主不会有赏又无可赏,不赏又恐朝野异言的尴尬。

是勋本人的身份也摆在这儿了,他既是曹操起家时候的班底,君臣多年,各自的性格秉性都比较了解,可以略略说一些过头的话;而且他又是曹氏姻亲,那么装模作样表一表私心杂念,也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