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英道:「這件事說來話長。我太師父原是錦州的漢人女子,給韃子擄了去。那韃子是鑲藍旗的旗主。我太師父說,韃子進關之後,見到我們中國地方這樣大,人這樣多,又歡喜,又害怕,八旗旗主接連會議多日,在會中口角爭吵,拿不定主意。」
韋小寶問道:「爭吵什麼?」陶紅英道:「有的旗主想占了整個中國。有的旗主卻說,漢人這樣多,倘若造起反來,一百個漢人打一個旗人,旗人哪裡還有性命?不如大大地搶掠一番,退回關外,穩妥得多。最後還是攝政王拿了主意,他說,一面搶掠,將金銀珠寶運到關外收藏,一面在中國做皇帝,如漢人起來造反,形勢危急,旗人便退出山海關。」
韋小寶道:「原來當時滿清人,對我們漢人實在也很害怕。」
陶紅英道:「怎麼不怕?他們現在也怕,只不過我們不齊心而已。好侄兒,韃子小皇帝很喜歡你,如你能探到那八部經書的所在,咱們把經書盜了出來,去破了韃子的龍脈,那些金銀財寶,便可作為義軍的軍費。咱們只要一起兵,清兵便會嚇得逃出關去。」
韋小寶對於破龍脈、起義兵並不怎麼熱心,但想到那座山中藏有無數金銀財寶,不由得怦然心動,問道:「姑姑,這寶山的秘密,當真是在那八部經書之中?」
陶紅英道:「我太師父對我師父說,那鑲藍旗旗主有一天喝醉了,向他小福晉說,他將來死後,要將一部經書傳給小福晉的兒子,不傳給大福晉的兒子。小福晉很不高興,說一部佛經有什麼稀罕。那旗主說,這是咱們八旗的命根子,比什麼都要緊,約略說起這部佛經的來歷。太師父在窗外聽到了,才明白其中道理。後來太師父練成了武功,我師父也已跟她老人家學藝多年,太師父便出手盜經,卻因此給人打得重傷,臨死之前,派我師父混進宮來做宮女,想法子盜經。鑲藍旗旗主府里有武功高手,只道到宮裡盜經容易得手。豈知師父進宮不久,發覺宮禁森嚴,要盜經書更加千難萬難。她跟我挺說得來,又聽我說起大明公主的事,心懷舊主,便收了我做弟子。」
韋小寶道:「怪不得老婊子千方百計的,要弄經書到手。她是滿洲人,不會去破龍脈,想來是要得寶山中的金銀財寶。不過她既是太后,要什麼有什麼,又何必要什麼財寶?」又想:「那麼海老烏龜又幹嗎念念不忘的,總是要我到上書房偷經書?嗯,他不會當真想要經書的,或者是想誘我上當,招出是誰主使我毒瞎他眼睛,或者是想由此查到害死端敬皇后的兇手來。他心裡多半認定,主使者跟兇手就是同一人。要騙得海老烏龜吐露心事,現下我可沒這本事,閻羅王只怕也辦不了。」
陶紅英哪猜得到韋小寶的心思轉到了海大富身上,說道:「說不定那寶山之中另有什麼古怪,連太師父也不知道的。師父在宮裡不久就生病死了。她老人家臨死之時千叮萬囑,要我設法盜經,又說,盜經之事萬分艱難,以我一人之力未必可成,要我在宮裡收一個可靠的弟子,將經書的秘密流傳下去。這一代不成,下一代再干,可別讓這秘密給湮沒了。」
韋小寶道:「是,是!這個大秘密倘若失傳,那許許多多金銀財寶,未免太……太可惜了。」陶紅英道:「金銀財物倒也不打緊,但如讓滿洲人世世代代占住我們漢人江山,那才是最大的恨事。」
韋小寶道:「姑姑說得不錯。」心中卻道:「這成千成萬的金銀財寶,倘若不拿出來大花一下,那才是最大的恨事。」他年紀幼小,清兵屠殺漢人百姓的慘事,只從大人口中聽到,並未親歷。在宮中這些時候,滿洲人只太后一人可恨,海大富雖曾陰謀加害,畢竟是自己害他的多,他害自己的少。其餘自皇帝以下,個個待他甚好,也不覺得滿洲人如何兇惡殘暴。他也知道,自己若不是得到皇帝寵愛,那些滿洲親貴大臣決不會對他如此親熱、如此奉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