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隋末唐初的诗是什么风格> 第64章 备战常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备战常郡 (2 / 3)

来的儿子。军中无父子,裴元庆为郎将,裴仁基是大将,等级分明。裴元庆恭敬答道:“将军,杜伏威近日常调兵,但未见江宁援军。”

裴仁基轻笑一声,转向蒙山:“蒙将军,你说这杜伏威有何打算,除了方山、牛首、隆昌三县,河州其余之地他全放弃了。”

蒙山粗大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案桌,沉吟片刻:“杜伏威必遇难题,否则不会如此畏战。”

裴仁基看着紧锁眉头的蒙山,忽然笑道:“蒙兄,别人败阵才皱眉,我们倒好,胜仗还担心有诈。”裴仁基的调侃驱散了大帐中的沉闷,蒙山笑着挥挥手:“罢了,罢了,就算有诈又能如何?两万大军征战两月,连下十二城,伤亡不过千人,足矣。”

气氛轻松不少,裴元庆趁机问道:“敢问将军,是否派兵攻打牛首、方山、隆昌三县?”蒙山闻言,抿唇一笑:“为何不打?无论谁在困扰杜伏威,我蒙山军都要去凑个热闹。”

随着最后几日的整修,新型的攻城器械和粮草已抵达新北。杨毅向三军下达指令,任命吴起为先锋大将军,自率一军,统御三万敢死之士。同时,蔺相如开始接手常郡收复之地,凝聚民心,指导百姓重建城堡。

大帐之中,杨毅身披龙纹锁子甲,再次筹划下一步战斗方案:“我已命吴帅带领两千敢死士进攻钟县,如无意外,今晚钟县即可收回。待吴帅归来,大军即刻拔营前进,各位有何重要情报禀报?”

众将默然,杨毅微颔首,向一旁的锦衣卫示意。锦衣卫领会,行礼后转向帐内将领,高声道:“常郡城,城墙高四丈六尺,守将为沈法兴部下大将李廉。城中有守军五万有余,共有六座城门,两座卫城。卫城高三丈一尺,与常郡城护城河相连,始建于大业初期,每座卫城可驻扎五千兵士,箭楼无数。”

说完,锦衣卫再度行礼,悄然退下。将领们听完,立刻议论纷纷。李存孝起身施礼:“主公,常郡城之高,云梯无法攀登,末将建议从卫城突破。”

杨毅点头,锦衣卫的报告仅是形式,给新提拔的郎将们听听。而他与李存孝等人,早已研究过常郡城的防御布局。四丈六尺的城墙,高逾十米,即便是敢死士也需要借助云梯,故用攻克天宁城的方法对付常郡城,显然是行不通的。事实上,一般郡城城墙四丈左右已是极限,因为每增高一尺,所需砖石量巨大。城墙过高,稳固性成问题,稍遇大雨,可能整座城墙倾覆。

常郡城的四丈六尺城墙,其底部之宽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两座卫城。常郡城,攻之不易。

然而,杨毅并未沮丧。新运来的攻城器械中,投石车与箭楼数量众多,依赖秦弩的远程威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接下来,将领们积极献计献策,杨毅乐见其成。毕竟,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有时妙计就在争辩中诞生。

夜晚,吴起收复钟县归来后,杨毅下令大军整顿营地,预备次日清晨拔营进发。

......

夜色中,常郡城墙上灯火通明,巡逻兵来来回回,络绎不绝。年届六十的李廉未作休息,忧虑地在郡守府频繁召见下属询问。他还派出百人斥候队伍,时刻探查天宁的动静。

郎将孙炎闻讯赶来,看着满头白发的李廉准备通宵达旦,忍不住劝说:“大将军,杨毅大营尚在二百里外的天宁,您何须如此谨慎?”烛光摇曳,李廉凝视着手中的布防图,紧皱眉头。听到孙炎的话,他咳了两声,吐出口痰,道:“你可知道杨毅麾下有一支黑衣军,擅长夜袭攻城?”

孙炎点头,表示知晓。李廉指了指旁边的软凳,让孙炎坐下,放下布防图,嗓音沙哑地说:“杨毅年不过三十,就被杨广封为兵马大元帅,你知道为何吗?”

孙炎听说过杨毅是杨广的私生子,不明白李廉为何提起此事,犹豫道:“大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