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最漫长的祈祷> 第18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部分 (2 / 4)

毫不客气地割除了这个自1894年《马关条约》签署后的吊在重庆的大毒瘤,在中国土地上众多的外国租界中,重庆王家沱日租界是早回到了中国人手中的一块土地,周大少团长至今仍然非常自豪。

重庆早已经不是周大少团长刚刚穿回来的35年的那个时候的样了。随着周大少团长等一大帮渝帮工商界人士的大力发展,到1937年底,重庆已经由一个普通的大西南内陆陆地水陆码头型城市,变成了工、商、农、科学、文化教育等门类齐全,欣欣向荣的大西南首屈一指的战略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中心,虽然四川的省会还在成都,但重庆俨然

已经成为了大西南发展的高地,并带动了这一地区的蓬勃发展。

重庆市的人口数量从35年的30余万人,剧增到37年底的六十余万人几乎增加了一倍以上(到38年以后,是速膨胀到了一百余万人)。

而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一大批日本人占据华北等沦陷区的、东部打得热火朝天的战区的达官贵人等经济比较富裕的人们,纷纷像潮水般的涌入了重庆这个远离战火的兴发展的大都市,往日还显得乡土气息浓厚的山城,仿佛一夜间就繁华洋气起来。马路上汽车拥堵,人们衣着光鲜,各种潮商品琳琅满目,商业气息空前。

面对大量的建设工程,周大少团长控股的山城棒棒军总公司下属的马二哥领导的基建公司,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土建、设计、安装、装修等等十余个分公司的庞大集团,光是有钱人在重庆各处修建的大大小小的公馆、别墅、洋楼,和周大少团长这两年提前低价买下的大批土地上的住宅小区、商业区的基础建设项目,就让马二哥手底下的两万多人,忙得脚不沾地。

而周大少团长告诉马二哥,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如此繁荣还能持续四、五年啊。马二哥说句实在话,当时都幸福得晕了,就这一年半载赚得钱,就是一个不好公开的天文数字了。

扩军,大扩军受到鼓舞的马二哥雄心勃勃要把人马扩大到五万余人,各种专业公司增加到二十余个。

重庆市的市政建设,也随着这两年的重庆以卢作孚、林汤圆、周家欣等为代表渝帮的一大批工商贸企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税收而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说到处矗立的楼房、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了,山城的市民们还惊奇地第一次领略了繁华街市的灯红酒绿、光怪离奇的夜世界,古老的城市仿佛一步就进入了现代化,成为了与上海相似的长江一头一尾的两个中国颇有现代化色彩的大都市。

随着从东部淞、沪、杭、宁等一带大量西迁而来的工矿企业扎根重庆,特别是落户周大少团长开发的重庆南岸几十平方公里的叶州工业带。数以十万计的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有一技之长的外地人,大多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被重庆人称为下江人),使山城重庆变得都有些拥挤不堪了。

在重庆市中区,江北,江南的所有空地上,都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建设着无数的,或宽大的公馆、别墅,或密密麻麻的简易住宅楼(周大少团长考虑抗战期会涌来近百万人,吩咐设计建设的当时的廉租房,由于买地的价钱低,房租价钱自然很低,申请条件很简单,能够满足几乎所有中、低层人们的住房需求。自然,那些住得起高档公馆、别墅、洋楼的,

绝对不会像现在有些人那样自降身份,去跟这些只求一个遮风挡雨之处栖身的人们争这些周大少团长专门开发的廉租房)。

整个重庆市区的范围,迅速向西、向长江对岸的南岸区、向嘉陵江对岸的江北区大大地扩展,市区面积一年多膨胀了二、三倍,达到了令人称奇的一百余平方公里

当然,随着上千家的工矿企业迁入重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渝的同时,也有大量四川当地人涌入重庆寻找生活机会,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