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玄幻魔法>鼠年说牛> 我的科学情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的科学情缘 (1 / 3)

——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说起

1978年3月18日~31日,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国科学大会在bJ召开,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闭幕大会上发表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他用诗人的语言宣布:“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豪迈、奔放,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把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刚进校园的年轻学子的心激荡了,理想的风帆鼓得满满的。高大上、神圣的“科学”与普通百姓联系起来了,我们这些学文科的师范生,激动、振奋之余,最直接的行动就是把《科学的春天》这篇精彩的时文背下来。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

“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

虽然,十余年农村劳动,在锄柄锹把上磨粗了的手指拿捏细小的笔杆还有点木,多年未高强度使用的大脑记诵这些优美的文句还略显滞涩,但我还是从报纸上抄下了这些精彩文段,利用课余时间,一遍遍诵读记忆。也许,当时我对整个科学大会的会议内容、政策方向的改变等,还关注不够,理解不深,但向往科学,感受科学春天的美好,我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入到这个氛围里了。

想不到,1982年元月,毕业分配,我被分到“合肥分院”。一个学文科、当语文老师的,还真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拿到派遣证,我很兴奋,头脑里想象着、憧憬着,作为中科院驻皖单位,这合肥分院该有几栋像样的楼,一个大院,围墙大门,特别是要有一块标示单位名称的牌子吧!然而,来到岛上,并没有看到这些。东西长约三四里的狭长半岛,只有稀稀落落、拉得很开的四栋大楼,都很旧了,总算各有特色:“一号楼高,二号楼长,三号楼土,四号楼洋。”新来乍到的一听就能记住,因为既真切,又形象,确实像那么回事。除了这四栋主楼外,像样一点的还有二号楼北的“服务楼”,其实是供人临时住宿的招待所。我要找我服务的单位——子弟学校,原来只是服务楼后的四栋四层黄砖楼之一。前两栋与右后的叫“和尚楼”(单身宿舍),开始我听成了“扶桑楼”,觉得颇为雅奇,后经解释,不觉莞尔。左后的那栋是学校,建筑结构与“和尚楼”完全一样。两头的小房间是办公室,中间四层八个教室就是当时的中学部。东面不远处,有满是脚手架的建筑工地,高度与这边的四层楼差不多了,据说是正在建设的新教学楼。其时小学、幼儿园在二号楼左前的两排平房内,下半年新教学楼建成启用,中学就可搬进新楼,黄砖楼给小学,学校就可以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校园了。

后来的情况与预期完全吻合。我在黄砖楼里上班一学期,九月初新学期开学,中学部就整体搬进新建的教学楼,小学部也搬入原先的中学黄砖楼。自此以后,学校的校园终于固定下来了。不过拉围墙,建校门,挂上校牌还是多年以后的事。

当时,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已有4年了,但合肥分院所在的“董铺岛”还是百废待兴。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好在我上班后住上了服务楼招待所,不久就搬进了“和尚楼”。平时工作繁忙,很少进城,并不感到有太多麻烦。相反,熟悉岛上环境后,我更爱上了这个地方。我了解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