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红楼里的灵官>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1 / 4)

第一节 不读红楼梦 不是中国人

第一节 不看红楼梦;不是中国人

如果这话是我说的;你肯定不服气;但这话是毛泽东他老人家说的。只不过他老人家的原话是:“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可以说是最受毛泽东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从青少年时代就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他把《红楼梦》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等并列在一起,作为我们的骄傲,他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他还多次用《红楼梦》中的典故说明事情,1949年初,国民党战败求和,提出以其军队有确实保障为和平谈判的前提。毛泽东用《评战犯求和》一文予以反驳:“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毛泽东多次引用《红楼梦》里的故事来评议时事: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给东风、西风赋予政治上的含义;用王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说明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搞*的伟人,他从*的角度来研读《红楼梦》,他的对《红楼梦》的态度不足为证,那么可以再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少女读《红楼梦》着迷而死。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八)有这样一个故事:

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瞪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瞑。

(2)老友为《红楼梦》“几挥老拳”。邹彛�度�杪�侍浮罚�档剿�牒糜研砩茉凑�邸逗炻ッ巍贰凹富永先�钡墓适隆�

己卯春,余与许伯谦论此书(指《红楼梦》),一言不合,遂相龌龃,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秋试同舟,伯谦谓余曰:“君何泥而不化耶!”余曰:“子亦何为窒而不通耶!”一笑而罢。嗣后放谈,终不及此。

(3)慈禧太后喜爱《红楼梦》。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文中的孝钦就是慈禧。如果说这段故事还有点离奇,让人不大相信的话,还有实物为证。在北京故宫长春宫与体元殿外游廊的墙壁上,有18幅十分精美的壁画,它的引人注目之处在其取材于《红楼梦》,描绘了神游太虚、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湘云醉卧等场景。这些壁画创作于光绪年间,而当时这位老佛爷正居住在这里。显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