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部分 (3 / 5)

姬抓住了嫪毐这个奇男子,轻易就不放过,一来二去竟然有了身孕。虽然与嫪毐私通,是公开的秘密,但太后大了肚子,总不大好看。于是赵姬就搞了一次假占卜,说要“避时”,躲一躲不吉利的因素,和嫪毐一块儿迁居到秦国旧都雍城去了。

到了雍城,脱离了众人的视线,一切就都好办了,一个新的政治核心悄然形成。

这时候,嬴政上台9年了,已然21岁,行了加冠礼,按照秦制要开始亲政了。

秦国的政局变得非常微妙。

权力更替之际,总是专制政体容易发生大震荡之时,各方都在权力分割上使劲儿。

在太后的提议下,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给山阳之地(今属陕西商洛)作为居住地。至于吃喝穿戴、打猎游乐,都可着嫪毐的心意来。后来,又把太原郡更改为“毐国”。

封侯建国,这就不是一般的亲随了,而是有了政治身份,而且宫中“事无大小决于毐”。

嫪毐走的是枕席之路,吕不韦就以堂堂正正之阵来抗衡。他编好了《吕氏春秋》,公布于城门,悬赏千金求“一字之师”。这个动作,是向世人宣示他的治国理念与威权。

嫪、吕俨然成为两大派。嫪毐这个“替身演员”,现在要与主角平起平坐了。秦国上下,直至街巷百姓,都在议论一个问题:刚刚亲政的嬴政,将支持哪一方?

这么热闹的斗争,情况自然会泄露到国境外,魏国最先抓住了时机。魏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提出,可以贿赂秦国的政治暴发户嫪毐,跟嫪毐套近乎并割地给秦国,增加嫪毐的政治砝码。嫪毐一势大,必然压倒有战略头脑的吕不韦,魏国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此外,嫪毐的来路不正,势大之后,秦国必然会发生内乱,魏国便可乘虚而入。

这种反间计,过去一直是秦国在对别国使,今天,这杆长矛倒过来了。

大家都在注视着声势显赫的两大派,却忽略了三极中最弱小但权力资源最正统的一极——嬴政。

嬴政此时是什么心情?

这位长大成人的秦王,也许是小时候在邯郸过得太苦了,发育不良。人家19岁就举行冠礼,他21岁才举行,据今天有的专家说,就是因为他个头太矮。司马迁《史记》里,有对嬴政长相的描述,资料来自曾受嬴政重用的尉缭:

第二十二章一位青年执政者虎视天下(4)

秦王为人,蜂准(鹰钩鼻),长目(暴凸眼),挚鸟膺(鸡胸脯)。

这简直就是个缺钙病人。

不过,这短短几个字的描述,太像是漫画了,不大可信,也许是尉缭的主观色彩太重了,所以也有今人说,嬴政可能是伟丈夫。

《史记》里还说,嬴政“少恩而虎狼心”,看来他的性格相当严苛。这也难怪。小时候父亲不见了,母亲靠卖唱或卖身在邯郸苦熬,小孩子会是什么心态?好不容易到了秦国,成了万乘之尊,老妈却又有个怪物男宠,贻笑大方;还有个不伦不类的“仲父”,把内政外交一切大权揽在手。

21岁的青年正处于叛逆时期,怎么忍得下,内心不像虎狼一样狠才怪。

就在嬴政举行加冠礼之前,偶然遇到了一个奇人。这又是命运给秦国送来的一颗吉星。

这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法家人物李斯。

李斯原在吕不韦的门下,当他看到秦国政坛的微妙变化时,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一生押在最正统的权力基础上,于是就脱离了吕不韦,直接向嬴政进言,争取得到重用。

他进言的主旨是:秦灭六国,已经到了“万世之一时”。他的这个判断,是中国古代最有价值的见解之一,如果不是李斯用这样略带夸张的表述说出这个道理,那么大一统的华夏也许就不能出现。我们这片土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