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部分 (3 / 4)

并发骨质疏松,不敢拆除固定钢架,有的在拆除之后,落下终身病痛……

庄子似乎早就预见了这些,请看他在《应帝王》一篇所写的这样一个故事: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这南儵北忽常到浑沌的领地里相会,浑沌对他们招待得非常好。他们俩想知恩图报,就说浑沌东西什么也不缺,但是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喝,而就浑沌没有,多可惜啊。我们来给他凿开眼、鼻、耳、嘴吧,于是还设计了工期,一天给他凿一窍,七天完工。没想这样到了第七天,七窍都凿好了,浑沌却也死了。

十四、顺应造化的真趣--道法自然(4)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寓言,不过仍然让我们深思。

现在有“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等名词,虽然传统的道家是推崇“玄”色,也就是黑色,但我觉得依现代的观点完全可以将道家学说称之为“绿色学说”。因为道法自然,道家学说到处透露着顺乎自然、关爱人性的色彩。

十五、吞食天地的气魄--旷达无极(1)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这就是道家的风采,这就是道家的气度,透着缕缕清风,浩浩云气。了解到道家逍遥而游、齐物而观的种种思想以后,就不难理解,道家人物和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们笔下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瑰丽浪漫、旷达无极。是啊,了达生死、敝屣富贵,“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有了这样的襟怀,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还会像小鸡一样只低着头看地上的虫蚁吗?

笔者当年初读庄子,就被开卷第一篇《逍遥游》中鲲鹏的博大气势所震撼,请允许我给大家读一下这一段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是何等广阔无垠的胸怀!虽然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长几千里的大鱼,也没有张开翅膀就遮天盖日的大鹏鸟,但是,这只象征着自由、洒脱、浪漫、旷达之精神的大鸟,却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翱翔。庄子的大鹏所象征的浪漫精神感染了一代代的人们,诗仙李白幼年时就在青城山和道士们一起读经悟道,所以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极深,这只大鹏也就一直在诗仙的心里飞动,他在诗中写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直到李白临终时,他心中想着的还是庄子笔下的这只大鹏,于是他在《临终歌》里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在诗中,李白早已和这只鹏鸟合为一体,“游扶桑兮挂左袂”,这里已不再是鹏鸟,不知不觉中,已经化为穿袍的李白(袍才有袂,如果是大鹏,只能挂左翅),正所谓“李白梦为大鹏,浩浩然鹏鸟也”。

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早年时就写过一篇《大鹏赋》,我们来看一下少年李白笔下的大鹏之风采:……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若乃足萦虹霓,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