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1 / 4)

王允便趁机劝说吕布与自己一同除掉董卓。吕布起初还有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王允的提议。在吕布的帮助下,大臣们在董卓入朝的时候将他杀死。董卓死后,百姓在道路上唱歌跳舞庆祝这件事。

曹操名正靠挟皇

汉相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曾经做过北部尉的官职,负责洛阳的治安。黄巾军起义爆发之后,曹操还曾带兵征讨。后来董卓执掌了大权,曹操又组织义军参与了对他的*。随后曹操占据了青州,一点点地积蓄了自己的力量,先后打败了吕布、袁绍等人。曹操鼓励屯田,发展生产,取得了经济上的优势。后来曹操根据谋士毛玠的建议,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做名义上的统治者,自己则担任丞相一职掌握大权。曹操采取这种“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曹操展开了统一北方的战争。虽然曹操最后没能完成这个目标,但在他建立的基础上,其子曹丕建立了魏国。除此之外,曹操还是一位诗人,他和两个儿子曹丕、曹植被后人合称为“三曹”。

相关知识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公元166年,读书人和名士发出批评朝政、改善朝政的言论来攻击宦官。宦官诬告李膺等名士与太学生私自组党、批评朝廷。在宦官的授意下,汉桓帝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士大夫。他们品德高尚,当时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来党人虽然被免了罪,但却被终身软禁,不许自由行动。汉桓帝死后,继位的汉灵帝只有十二岁,也是母后临朝、外戚主政的局面。公元169年,名士们想与外戚合作消灭宦官,但因事机泄漏,造成外戚窦武自杀、陈蕃遇害,名士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捕全都死在狱中。受其牵连的太学生被捕一千多人,被禁足的多达六、七百人之多,这便是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干支纪法:

干支纪法是中国古代的记时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十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用于记年时,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用于记月时,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用于记日时,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用于记时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此外十二地支在夏历中还对应着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想看书来

十四

正 文

许攸官渡泄真言,孔明隆中对国纲;

周瑜火舟焚赤壁,马谡自大失街亭;

司马野心尽人知,阿斗忘蜀为洛阳。

释 义

许攸官渡泄真言

官渡之战:

许攸字子远,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东汉末年,各地出现了很多割据力量,其中最强的是袁绍。曹操不仅发展生产,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