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菩提树怕冻吗> 第1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1 / 4)

饷洞笳路胖迷诹撕槎础K�裕�槎次抟山�涝妒侵谢�蟮厣献罟爬稀⒆罹哂兄��鹊南胤葜�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略论怀一先生和他笔下的罗汉

大凡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人,基本都了解儒、道、佛之学理在国学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就组成传统文化精髓的这三教而言,儒学同道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正统学理,惟独佛学一脉是东汉由古印度传入我中土。释家学理既是泊来之品,为何缘能在我中土数千年来存活及蓬勃发展,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还能同我国经典的儒学、道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话题。

依笔者拙见,这其中的因缘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曰释家学理极具有信仰性,它的讲义和思想很是能够迎合国人的信仰崇拜心态;二曰释家学理重在阐释心性,它的教理主旨重在讲究见性成佛,这一主旨在完全的农耕文明时代,恰恰又很迎合我国古人修身养性的秉性,纵以以上两点民族性的整体迎合,加上高层统治阶级的大力鼓吹和推崇,再结合其它诸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不难解释东渡的佛学在我中土生根发芽乃至蓬勃发展的根由了。依照此理顺推,一家外来之学有了适合它生长发育的土壤,那么释学最终能够占据国学精髓中的三足鼎立之势,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关于佛学在中土历代发展的兴衰史,不是本文阐释的内容,这里笔者不便过多赘述,本文重在阐述佛教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罗汉同我国另一传统国粹艺术(国画)之关系。

佛教初传中土,约在公元纪年起始前后。据说东汉时,明帝梦见金人在他的殿庭飞行。次日,他询问梦中金人的来历,大臣说,那是西方一位叫『佛』的神。明帝于是派遣十数位使者前往天竺求取佛法。两年后,使者归来,他们带来了两位高鼻深目的僧侣,还有一匹白马驮着佛像经卷,正是这匹白马给中国人驮来了一种陌生的宗教和陌生的神。此后,两位高僧长期居住洛阳,译经传教,于是金光流传,###东转。这个『白马驮经』的故事一直被视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起始,从西晋以来就在广大佛教徒中间流传。也是从这时开始,佛教逐渐发展成中国最普遍的宗教信仰之一。

佛教在我国又被称为『象教』,因为它以图像作为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有佛教的地方往往就有与之有关的形象,这就是佛教艺术的渊源。几乎是在佛教传入的同时,我国佛教艺术创作也开始起步,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佛教绘画,也成为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门类。在我国,由于民众对佛教的普遍信仰,使得佛教绘画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好,历史上许多享有声誉的画家和文人,都曾致力佛教绘画的创作与探索;而广大的民间画工,则创造了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不朽之作。

在佛教绘画中,佛、菩萨、罗汉、高僧以及佛国天堂、地狱里的『天龙八部』众神鬼都是常见的形象,他们组成了神奇的佛国世界,佛教通过他们的事迹告诉古往今来的信徒们人生的种种生死轮回和善恶报应,从而宣传它的教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并与之相融合,逐渐形成中国式的佛教。同样,佛教绘画作为一个外来艺术品种,也经历了一个本土化演变的过程,与此同时,它又和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审美潮流以及艺术样式相融合,在题材、风格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佛画的创作先后形成了几种主要样式。南北朝时,来自中亚曹国的画家曹仲达创造了衣服紧贴身体而显露曲线的『曹衣出水』的佛像样式,人称『曹家样』;张僧繇运用『凹凸法』(以色彩的浓淡烘托阴影)塑造了一种『面短而艳』的佛教人物形象,人称『张家样』。此外,陆探微创作的反映南朝士大夫审美好尚的『秀骨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