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部分 (1 / 5)

历史上,除了李承乾谋反只是被流放之外,其他的几个儿子,统统废为庶人,除国!

更别说,他还把十三皇子赵王李福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

别看李二和他的高明、青雀、稚奴腻腻歪歪,就以为他是个温和的好爹。

李佑的谋反为期不到十天就被扑灭了。

被俘虏的李佑被带到了内省。

李世民对他可没有像对历史上的李承乾那样心软。

不日,齐王李佑以谋反罪,被皇帝赐死于内省,废为庶人,除国。

许是太过吓人,那段时间,昭阳根本没有进宫。

到底是亲自下令杀了一个儿子,李世民觉得自己的心很累。

反正日后定然是太子继位,李世民索性想着,还当什么皇帝啊,不当了,心累。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皇帝下了最后一道圣旨。

他要退位当太上皇,【划掉】陪皇太后游山玩水【划掉】,让太子李承乾继位。

所有人:陛下你别吓我们啊!

但是这毕竟是真的不是?

贞观十六年的元旦,上皇的退位大典和新皇的继位大典举行,新皇改年号为康和。

在李承乾登上皇位的时候,他看到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高明的身影逐渐消散。

高明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当个好皇帝”。

—————————————————————————————————————

文宗,太宗皇帝嫡长子也。讳承乾,字高明。

康和元年,使民修养生息。

康和四年,复远征高句丽。其国主欲降,帝弗允,遂亡其国,设泰安郡。

众臣谏,帝曰:“君不见先朝炀帝与上皇之事乎?”

群臣遂不言。

康和五年,人阴告吴王恪谋逆。

诏其同母弟蜀王愔,蜀王弗言,意确有其事。

上皇亲下诏,废吴王恪、蜀王愔为庶人,除国,流放。

庶人愔怨愤言:“此乃恪事,何以至吾!惜非为太后所出也!”

帝叹其事,倍加厚待魏、晋二王、

立嫡长子象为太子,使魏王授其文,晋王教其书。

康和十年,泰西诸国多有外使往来长安。

帝使船队出海,意往泰西,孰料迷途。

有二年,船队返。

海外有陆,非泰西,杳无人迹,广阔无边。

帝喜,欲率人亲往。

上皇阻之,携太后,带船队及万人往。

半年,返。

魏、晋二王离长安,至此处,分立两国,以爵为号,分为魏唐、晋唐二国。

康和十五年,太后薨。

上皇哀泣,未几,亦逝。

帝伤其事,又以兄弟久别,分外想念,仿上皇例,退位于太子象,游历各国。

太子象继位,改元鼎安,是为穆宗。

鼎安十年,上皇崩,葬于乾陵。

——————————《唐会要·文宗本纪》

作者有话要说: 朝鲜那个乙支文德的事真是让我恶心,朝鲜人还把它当功绩各种宣扬。妈蛋,那是阵亡异乡的士兵的骸骨啊!拿来当建筑材料,我屮艸芔茻!

吴王李恪谋反是真的,虽然史书后来对他各种洗白,什么“海内冤之”,但是真正的一些记载,就连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蜀王李愔也默认了他谋反,还有其他一些资料。而且他有才啊什么都是史书洗白之后传出来的,真正的李恪,李世民挺不喜欢他的。

后面昭阳的结局我不想写番外了肿么破?反正就是不太好。不过还是看情况吧,番外可能有可能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