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两位阁臣则做起了缩头乌龟,噤声不严。
外臣赞颂的内阁班子,竟然就是这般?
弘治皇帝第一次感到绝望。不仅仅是对徐溥,谢迁,刘健,李东阳。
他是对整个文官体系绝望。
但是不用文官他还能用谁呢?
难道用太监吗?
司礼监的太监处理政务自然不存在障碍,可那毕竟是太监啊。
弘治皇帝走不出史的局限性,不可能彻底踢开文官群体,还得以之为股肱。这也许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吧。
徐溥和谢迁被爆出的事情都不光彩,作为天子自然不希望看到两位大学士不顾及颜面的互相攻讦。故而最后他采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停俸徐溥和谢迁半年。
这可谓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要知道徐溥和谢迁这个级别的朝臣根本不靠那点俸禄活,这种象征性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行为就是为了息事宁人而已。
但这显然是天子的一厢情愿。
徐溥这次又闹情绪了。
他上书辞职,弘治皇帝不准。
徐溥又上书,这次暴怒的天子竟然允准了老首辅的请求,叫他乞骸骨了。
徐溥彻底傻了。他不过是做做样子,弘治皇帝怎么当真了。
但木已成舟,徐溥只得带了京中家眷返回老家了。
一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老首辅病逝,不过那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察
时光似水,转眼间来到了弘治十二年。
内阁首辅徐溥致仕后次辅刘健补为首辅。这一人事变动并没有改变大明朝廷的格局。
谢慎依旧在都察院做着风宪官,日子优哉游哉。
芊芊为他新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如今儿子已经一岁多,正是讨人喜的时候。谢慎每日处理完公务最喜欢做的事便是逗小家伙玩。
两世为人这还是他第一次做父亲,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
弘治十二年的兆相看起来十分不错,俨然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
朝廷开埠的好处初现端倪,贸易带来的不仅仅是税收还有许多美洲农产品。
除此之外,谢慎的开海建议使得明朝后期的白银涌入提前了整整五十年。
这可是弥足珍贵的五十年,可以为大明发展赢得机会。
弘治天子垂拱而治,万民敬服,乃盛世之象也。
不过这年却出现了一件让朝廷上下蒙羞不已的事情。那就是会试舞弊案。
原礼部右侍郎陈卓因为徐溥致仕亦被调走。接任的是翰林学士程敏。
其与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一道主考会试。
只是这位程主考不知是得了失心疯还是怎的竟然将题目卖给了唐寅和徐经。
这位唐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后来这件案子被揭发出来,唐寅和徐经的功名不但被除还贬为吏员。主考官之一的程敏亦被勒令致仕,大好前途毁于一旦,不禁让人唏嘘慨叹。
要知道礼部右侍郎兼任翰林学士就是标配的入阁前预备职位啊。前首辅徐溥当首辅前便是这个职位。
这程敏惜才也好贪财也罢,做了煳涂事直是害人害己。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试已经两试不中的王阳明终于中第,考取了二甲第七名的好成绩观政工部。
五月初五,是外察的日子。
所谓外察即对地方官的考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举行。
之所以选在五月,是因为二三月是会试、殿试,不好叫外察官员抢了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