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西路军祁连山> 第1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2 / 4)

小毕业。陈云考核后感到他的写作能力与报社副社长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就连续一个多月亲自辅导他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他熟悉报社副社长的职责,还修改了他上任后见报的第一篇文章。

当时的新疆日报社根本不像个事业单位,倒像个小衙门。生产部主任是退伍军官,权力很大,超过编辑部的一切人。他说能出报就印,说不能出报就印不成。每期印刷3000—5000份,能不能发行出去,权又在他手里。星期天报社放假一天,像其他官衙一样,因此星期一无报。按规定报纸每周出六期,但并没有保证。

汪小川初去时,报社在城东小巷,大门对着师范学校。一进大门,是条很窄的砖铺通道。通道右边是一排七八间土木结构的平房,有社长、副社长办公室,有制版科、校对科和印报车间。通道左边有两栋砖木结构的长方形房子,各约50平方米,前屋是生产部和发行科,后屋是编辑部和总务科,中间用些柜子之类的家具隔着。20多个编辑、记者挤在几张桌子上工作,多数愁眉苦脸,惶恐不安,不出报,少编稿,也是求之不得的事。

印报车间的印刷设备破旧不堪。一台对开平面印刷机,一般时候用小柴油机带动,遇到故障就用人力摇动。一台手合式铸字机,汉字铜模残缺不全。小化铅炉整天冒出浓浓的黑烟,使整个车间的空气浑浊不堪。制版科的主要任务不是为报纸图片制版,而是为盛世才印钞票制版,请有一位苏联工程师。工程师占用两间小房,油漆一新,是报社最辉煌之处。

1938年5月,汪小川用化名汪哮春给武汉*办的《新华日报》写了一篇通讯性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党代表授意并修改的,题为《建设中的新新疆》。文章从“新疆的政治状况”和“新疆的建设事业”两个方面介绍了“六大政策”在新疆实施取得的成果,表明共产党人支持“六大政策”,把反帝和抗日战争紧密联系起来。这无疑给盛世才打了一针兴奋剂,他看到后很得意,同意在西大桥修建新报社,立即拨款动工。此前,兼社长王宝乾曾向盛世才建议修建新房舍,采用新设备,虽得到盛的同意,但迟迟未见拨款。

延安来新疆的第一批干部,李宗林化名李啸平,任《新疆日报》编辑长;王宪唐化名王苇,任文艺版编辑兼校对,后任制版科科长。编辑长李宗林一到任,就在报社新址工地上坐镇指挥,加快了施工进度和质量,主要厂房和生活用房仅几个月就基本建成。社长王宝乾通过外事关系,从苏联购进一台半自动全张印报机,使全社职工顿开眼界。可惜的是,只有主机,没有副机和配件,发挥不了作用。进步人士萨空了任副社长后,立即去内地和香港购置必要的印刷设备,物色急需的技术人才。萨空了劳碌奔波,终于解决了这方面问题。报社确实有了点新的气象。

新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也是有争议的。盛世才1938年夏天在一次“反帝会”总会干部大会上说,他的“六大政策”即是“六大主义”,既不同于共产主义,更不同于三*义,亦有别于新*主义,“六大主义”最恰当,等等。对这篇讲话,共产党员颇多抵牾,一般认为“不要理睬”,也有人认为要适当抵制和批判。不理睬,实际上不大可能。盛世才手下几个人,揣摸其主子心理,要按照其主子的腔调奉迎拍马瞎吹乱捧。报纸拒绝刊登这类文章,当然引起盛世才及其核心成员很大不快。为此汪小川给党代表写了个意见,说明报纸拒登甚至应该批判的理由。党代表考虑到各方面关系,没有采纳汪小川这个意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路军》 行政长副社长边防大队长(6)

延安来的第二批干部,也有几个人分到《新疆日报》。李何化名洪履和,任国际版编辑;王谟化名王谟行,任国内版编辑,后调任喀什报社编辑长;邝宗球化名马殊,任文艺版编辑,后调任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