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祭一下神,用一块肉和一些纸钱,点上香烛。祭神的顺序是:先天地,后家里去世的老人,再去祭猪圈菩萨。等潘成大一些的时候,他也会去做这个祭神的事情,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他只希望妈妈开心,他知道妈妈很在意这个事情,这是妈妈高兴的事,所以潘成会主动地去做。
小时候;家里除了种地之外;为了让 。。
第四节大姐
大姐比潘成大了19岁,父亲去世的时候,潘成3岁,大姐已经22岁了。父亲走了,留了了治病时的一笔不小的债务,看着下面年幼的弟弟妹妹,大姐心里难过了。在农村,大姐这个年纪,是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了。可是,这个家不能够没有大姐,她必须留下来,帮着妈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所以,这个坚强的姑娘,像她的父亲一样的坚强、像她母亲一样善良的姑娘,擦干心中的泪水,勇敢地面对了生活。她每天起早贪黑,为了多挣工分,抢着做那些只有男人能够做的农活。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她的心里没有一丝的怨言。还乐呵呵地帮着妈妈做家务。
大姐手很巧,她向邻居二婶学着做布鞋。大姐第一次做的鞋是为潘成做的。当大姐作完的时候,把潘成叫过来试鞋,当潘成把这双鞋穿在脚上时,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声对大姐说:“姐,真合脚,太好了,太好了!”。因为妈妈太忙,平时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一般潘成的衣服的鞋子原来都是好心的舅妈帮做着,所以潘成也就不能够像其他的孩子那样保证每年都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看着年幼的弟弟正在长大,大姐也开心地笑了。潘成很听话,学习也很好,大姐也非常高兴。
在潘成6岁的时候,大姐出嫁了,嫁到了离家有20多里地远了一个工业区。姐夫人很好 ,比大姐小一点,家里的情况差,所以大姐结婚后,也会经常接济家里,在这方面姐夫从来不说什么,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个好人,也算是大姐的福气,也让全家人高兴。
潘成开始上学后,小学到初中,好多的假期都会到大姐家里去玩。大姐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弟弟,也希望弟弟能够到条件好点的她那里,得到更好的营养,更好地成长。所以,一到假期,大姐都会回来接潘成到她家,省吃俭用地为潘成买点新衣服、鞋袜等东西。大姐家在一个发电厂附近,那里还有一个水泥制品厂,潘成在做完作业的时候,就会和姐夫家的那些哥哥们一起去拣一些铁器什么的去卖钱。一个假期下来,潘成拣的那些铁器卖了,大姐再加上一些钱,为潘成买了他的第一双凉鞋,在此之前,夏天,潘成都是不穿凉鞋的,都是光着脚走路。农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大家都那样,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当潘成开学时,穿着一双凉鞋回家,着实让院子里的那些孩子们羡慕了好久。
在潘成读一年级时,大姐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在潘成读三年级时,大姐又生了第二个女儿。潘成比外甥女们也大不了多少,所以后来潘成的假期只要到大姐家去,就可以带着两个外甥女玩,这倒也为大姐省了一些事情。
等到潘成上初中时,已经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潘成是懂事的,在大姐家除了做作业,带两个侄女玩,他已经可以为大姐做一些事情了。做简单的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事情。
大姐家里经济条件比老家要好些,所以她总会把省下的钱给潘成一些,让他去买学习用品什么的。这样,为家里也减轻了一些负担。当然,大姐并不宽裕,只是她从内心深处爱着自己的妈妈和弟弟妹妹们。
三姐和四姐两人,没有读到多少书。在农村也没什么事,因为那时候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家里的农活用不着那么多的人。大姐就让三姐和四姐到她那里去挣钱。大姐家在沱江边上,那里很多人都从河边去筛沙石,卖给那些建筑商,以此养家糊口。这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