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都市言情>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 第83章 路过呼兰遇劫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路过呼兰遇劫匪 (1 /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做的比较出名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词中范大家表达的大意是: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这首宋词在这里不是很贴切,但是,李一帆这位十五岁离开燕京柏树胡同的家,来到东北茫茫林海靠山屯,下乡插队落户当了四五年的农民了。

低首思自身,黯然泪满襟。

少小早戍边,晨昏倍思亲!

幼时亲人行,何故留自身?

蹉跎十五载,盎然已成人。

李知青很少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是,任何一个生物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会有意识,有烦恼,有思想,有追求,有计划,有期盼!自制歪诗几句以慰尊贵的看客:

风起云涌暗泉涌,

宁静致远是初衷。

诸葛隆中藏经纬,

孟子牛山待机锋。

范蠡扁舟泛五湖,

子房进履谋汉兴。

暴雨洗兵秋时日,

修身家国慰平生!

李一帆和莫日根、果钦、乌恰儿三位鄂伦春猎人,赶着四架马车,两辆马车装载着十八个满满的藤条筐子大雁蛋,用狍子皮褥子、敞篷等行李,下铺上盖周围包裹,严密保护防止大雁蛋受凉,影响回家后孵化出大雁苗。

另外一辆马车装载着八九个四方木框围满渔网的网笼子,装载着将近五百只雏大雁。

还余有一架马车,还余有四百余只成年大雁,总重四千余斤的大雁,一架马车拉不了这么多,前边的三辆车上的笼子、框子上边,都堆放着捆绑着翅膀和双脚的大雁,一路走一路叫声不断。

桦皮船拉回去不知道啥时候会用到,不拉回家却有一点可惜!纠结一会儿,决定拉回家。敝帚自珍可是有历史传承的典故!

四个人为了快速回家节约时间,半道就只是休息一下吃饭、喂马和猎狗,然后就出发继续赶路。可是,路远重载前行艰难,路过哈尔市的时候,远远的绕开市区,从郊区路过,由原来的向着正西走,变为朝着西北方向走去。

路过呼兰县域的郊区,走过来两个人拦着了马车,强烈要求买下全部大雁。

两个人都有三十多不到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体重最多只有五十公斤左右的样子。另一个人身高一米五左右,体重最少有八十公斤以上。

对比明显的两个人,干的事是一样的,就是要强卖这些大雁,一只大雁三块钱,这是野生的大雁谁见谁有份,不说“见一面给一半”的猎场规矩了,现在一只大雁给三块钱已经很不少了!

李一帆急着赶路,就耐心解释一下赶紧回家,可是,越耐心解释这两人越不满意,李一帆干脆从马车箱下边暗箱子里,“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