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人不同。
他想据为己有!
“真有这事?”
当林知府说到宋之问的时候,当时就把梁半城给吓着了,作为商人,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些读书人的事,竟然可以为了一句话,杀掉自己的外甥……
“真有这事……”林知府回答得很肯定。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让的这上半阙词,是真的不简单,要么是他自己牛逼,要么就是他身后的人牛逼,而且跟他的关系非同一般。
不管是谁牛逼,钓鱼山的事,都得抓紧,他能帮的,也就这样了。
是的,按照他之前的判决,一船丝绸,而且是上好的蜀锦,只需要赔三千贯,这对钓鱼山来说,已经是仁致义尽了,从而也体现了梁半城的高风亮节。
至于那船上是否有丝绸,不明真相的群众始终是不明真相的,就算钓鱼山想反驳,烧都已经被烧了,没烧的也顺着江水都不知飘到哪儿去了,你也拿不出证据是吧?
而梁氏的证据则是,要人证有人证,要帐本也有帐本,船是梁氏绸缎行的工匠们装的。
装了多少匹,准备发往哪儿,帐上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装好之后,这个船也没有去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开到钓鱼山,这就是证据。
,!
所以,梁老爷是个大好人,知府林大人是个大清官,这就是吃瓜群众的共识。
钓鱼山能怎么办?
卖田吧?没人买,卖房吧?就他们那几间破屋,也没人要呀,卖地吧?梁老爷已经开出三千贯的价要买整个钓鱼山了,他已经出了这么高的价钱了,再跟他抢,说不过去吧?
关键是林知府英明,梁老爷大量,还给钓鱼山三个月的时间做缓冲,你看这是多好的人呀?
没有人在意钓鱼山的想法,也没人关心这几百号人未来该何去何从,没有什么高大尚的理由,贫穷才是原罪,谁叫你钓鱼山穷呢?
谁叫你整个家族都拿不出三千贯呢?
你拿出三千贯不就没什么事了?
陈让能明白老太爷心中那股投诉无门的悲愤,也理解他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因为他曾经也经历过那种悲愤,他不怪自己太冲动,只怪老板的桌上为什么要放个烟灰缸……
梁半城眼看他们的计划就要成功了,眼看就要名利双收了,结果没想到,突然冒出一个陈让陈自谦,偏偏自己那个二世祖看上人家的马了,又偏偏要跟他打什么赌……
梁半城是真的很气,回去就差没有把梁蟠狠狠地揍一顿了,所以,这次,梁蟠学聪明了,这次,他没有自己出面,而是让梁小六去把知府衙门里的那个捕快头给叫来了……
借力打力,他也会!
:()大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