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法,是孙策没有想到,还是周瑜没有想到?
孙策没有想到,是很正常的。孙策,有志向,有武力,略有智力。以孙策的智力,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确实是很正常的。周瑜就不同了。周瑜比起孙策来说,志向差点,武力弱点,但智谋却高出远远不止一筹。周瑜没有想到,是绝不可能的。实际上,周瑜是想到了,但是周瑜却没有说出来。
……
周瑜为什么不说呢?这是因为周瑜不想影响自己与孙策的关系。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小心眼的人。实际上,只能说周瑜的心思细腻。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周瑜都能够想到。但却并不等于说,周瑜就一定会计较。就像围棋里面的弃子争胜一样,弃掉五六颗子,反而能吃掉对方几十颗子的大龙,从道理上讲。谁都会这么做的。不这么做的人,通常都是计算不清楚的人。周瑜是计算清楚了的,因而周瑜绝不在乎那五六颗子的小小得失。
人是会变的。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周瑜与孙策相识。因为性情相投,遂成莫逆。当时也没做什么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无非就是打架斗殴,飞鹰走狗,都是些纨绔子弟的荒唐事儿。周瑜因为小两个月,又因为拳头没有孙策硬,而称孙策为兄。友谊的确是结下了,而且那友谊还是非常纯洁的友谊。
转眼,小青年就逐渐成熟了。孙策因为家世的变化,变得沧桑了起来。因为父亲孙坚的事迹,而萌发了雄心壮志。周瑜这边倒是简单,就是不断的学习,然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变得成熟了。再眼观百姓疾苦,耳听世间变化,周瑜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
就在这样一个冬季,周瑜与孙策走到了一起。周瑜投孙策的原因极为简单,就是缘自于纯洁的友谊。周瑜是重情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智的成熟,后来周瑜就交不到能够倾心交谈的朋友了。因而周瑜会经常想起孙策。周瑜没有独霸一方的志向,想的就是成为辅佐文王的姜子牙。而那个文王是谁,周瑜并不知道。田润虽然崛起迅速,但因为距离遥远,传到庐江来的消息不多。而又因为田润的行事与这个时代有些差异,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而周瑜并没有把田润当作自己的文王。
正所谓时不予我。大好的时光,不能就这么在等待当中白白地蹉跎掉。于是,周瑜就投了孙策。周瑜并没有以文王的标准去观察孙策。纯粹就是哥们义气,反正我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王,那么就帮兄长你了。
……
周瑜其实还有点自负。用褒义词来说,就是自信。周瑜是有真才实学的,其水平也是当世罕见的,因而可以说周瑜的自负是有资本的、是可以理解的。周瑜自负地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真心实意地帮助一个人,哪怕那人并不怎么样,最后也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自负,也是周瑜草草地投了孙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时间不长,这才跟了孙策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周瑜就察觉到自己的自负是错误的了。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周瑜不是圣人,但周瑜是绝顶聪明人。没有每日三省,但将近一个月时间了,一省总是能够做到的了。周瑜明显地感觉到了孙策在很多地方与自己拧着干,让自己根本就无法全心实意地帮助孙策。
其实周瑜的自负在某种条件下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周瑜投靠的对象是一个庸才。除了德好,什么都不行。这样的人,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就是。在演义中,刘备对诸葛亮就没有过多地干预,因而诸葛亮才能够取得那样的成就,并成功地帮到了刘备。但是,这里已经不是演义了。刘备虽然还是刘备,但刘备已经不起眼了,而且还玩起失踪来了。周瑜跟刘备,就像两条平行线,是永远不能相交的了。
……
在寿春,孙策来了。孙策没有追击刘繇,而周瑜自己也没有。孙策那边,是因为四千俘虏兵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