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武侠历险记丹药> 第20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部分 (4 / 4)

是西方所不愿承担的。近年来中资企业在安哥拉、加蓬等地的多个中标项目,中标关键便在于他们比西方和其它对手更乐意于在诸如铁路专用线和深水港等基础设施上花钱。

以“非洲声音”为基准行事,却无法听见“原生态”的非洲声音,对任何一方都毫无益处。就在姆贝基指责中国“殖民主义”的几乎同时,他的弟弟莫莱茨。姆贝基却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一个在非洲殖民达500年、并从事过奴隶买卖的西方,无权用这个词汇指责他人,并表示,南非纺织业被中国超过,是因为“南非没有在纺织业上投资”,而不是“中国人来了”,英联邦投资机构负责人莫约也指出,大多数非洲人购买力非常低,而资源是他们唯一的优势,这两点恰于新崛起的中国经济互补,这才形成了目前的中非交流态势,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非洲国家自己制度的不健全;尼日利亚《笨拙报》在评述关于中资机构利用潜规则问题时更指出,作为尼石油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和先行者,欧美财团在潜规则上使用更频繁、收益更丰厚,当地的民怨也更大,绑架人质的“三角洲解放军”给中国公司所下的最后通牒被欧美广泛报道,但同样的通牒每一家外国财团都收到过,而且壳牌、意大利埃尼等财团收到的时间要早数年之久。

由于受到定向筛选过的非洲声音误导,一些欧美媒体、机构甚至政府在非洲重大问题上会产生错误判断,如去年赞比亚大选,几乎所有西方媒体都认定反华的萨塔将获胜,因为“他代表了主流民意”,结果却截然相反。

已有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希望有关方面正确认识“非洲声音”的导向性,以避免在非洲问题上的误判。法国《青年非洲》,甚至在筛选“非洲声音”上走得很远的德国《明镜周刊》在反思中国在非洲崛起时都不约而同地领悟到,中国在非洲地位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欧美各国“缺乏完整非洲战略”所致,而后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非洲的不重视、不了解和力不从心。

以罗杰斯女士为代表的一些民间团体呼吁,在制定援、贷政策时应更多从“非洲人的心愿”而不是援助国自己的一厢情愿考虑,否则就不能指责非洲人宁可要中国的钱,也不要欧美的“援助套餐”,甚至沃尔福威茨本人也承认,在指责中国之前,富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非洲人得到富国的援助或减债,会显得如此的艰难?

不可忽视“非洲声音”

这种定向筛选非洲声音的根源,仍然是国家利益。

英、法等传统宗主国对非洲念念不忘,却力不从心,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种情绪;美国主导了世界银行的大多数项目,又有在全球独霸的战略需要和雄心,对于新崛起的挑战自然反应强烈;而原本似乎关系不大的德国成为“非洲声音”滥觞之地,一来由于原本一枝独秀的非洲高档纺织品市场被中国挤占无疑,二来德国普遍认定,他们去年“争常”失败的关键在于非洲临阵变卦,而背后的“黑手”也许就是中国。

一些非洲人士对于这种有意无意的声音取舍并不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有助于让更多国家重视和关注非洲,给非洲更多的优惠和资金。马里巴马科商会前负责人吉盖就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在非洲的崛起,如果不是这种崛起为西方所关注和忧虑,诸如美国对非洲产品配额和关税减免,以及八国集团对非洲债务的豁免,都很难这么快地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便越来越多看到一种有趣现象,即许多非洲人一方面笑纳来自中国的方便,一方面却积极参与抨击中国的“声音放送”。

当然,舆论的导向和选择只能放大或缩小“非洲声音”的音量,却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