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武侠历险记丹药> 第20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部分 (2 / 4)

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能解决问题呢?

很多年前,一位美国合众国际社的驻非记者曾在著作中描绘了安哥拉独立后的可怕一幕:胜利者将商铺收归己有并分配,新主人廉价抛售完店内存货后就任店铺自生自灭,从而使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与此同时,穆加贝却在津巴布韦采取了温和的经济和种族政策,使经济得以维持稳定和发展,作者对此颇有好感。光阴荏苒,如今的安哥拉依靠石油收入迅速脱贫致富,而曾给人无限希望的津巴布韦却陷入不见天日的泥淖。

走过一段弯路的安哥拉人痛定思痛,在90年代喊出“请外国商人们回来”的口号,此后他们对更大规模的外国投资采取宽容、合作、保护的政策,正是这句口号的延续。共同富裕是每个非洲人的梦想,只有醒悟到过激政策注定只能导致共同贫穷甚至共同毁灭,在非洲绝非偶发现象的“穆加贝后期综合症”才可能缓解甚至痊愈,帮助这种醒悟及早实现,帮助醒悟后的非洲国家迅速恢复元气,才是国际社会所最能做也最该去做的事。

………【“非洲声音”的背后】………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声音逐渐高亢,身影也逐渐清晰,对此态度最微妙、反应最强烈的,原本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非洲老大”——欧美等殖民时代的宗主国,最初的几年,对中国经援、贸易、石油合作等方面的指责,基本直接来自这些国家的舆论。

但自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奇特的变化,“非洲声音”异军突起,成为指责中国在非洲所扮演角色的主旋律。

那么,在这些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非洲声音”背后,又隐藏了一些怎样的奥妙?

借力打力力更足

事实上非洲本土传媒的覆盖面相当狭小,这些“非洲声音”之所以突然响亮到全球都能听见响动,归根结底,还是欧美传媒的手在起作用。

作为曾在非洲历史上留下极不光彩一页的欧美各国,像最初几年那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地指责中国这样那样,是没有多少说服力和底气的。曾支持过像蒙博托和博卡萨那样独裁残暴政权的他们,很难拿民主和人权的尺子比拟中国援助;掠夺非洲资源长达400多年的各宗主国,更难以理直气壮地指斥“中国对非洲的资源掠夺”;至于环境保护,物种保护,毛里求斯被人为灭绝的渡渡鸟,塞舌尔岛上苟延残喘的象龟,都不啻对“白人道德家”最辛辣的讽刺。

但这一切如果是“非洲声音”所发出的就完全不同,因为人人都会相信,只有非洲人自己,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所需要的,什么又是自己的切肤之痛,没有任何声音会比非洲人自己的指责,更能触到中国人的痛处了。

于是全世界都看见听见,尼日利亚哈库特地区的部族首领指责中国企业利用潜规则贿赂腐败官僚,以牟取开发油田的利益,以及他们即将用自己的武力保护兴建中深水港的“未经证实的传闻”;于是全世界都看见听见,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工会将在*主席访问期间举行罢工,而当地人对“中国掠夺赞比亚资源”和“中国公司的雇佣政策”忿忿不平;于是全世界都看见听见,中石化在加蓬鲁安格国家公园内的石油勘探是怎样的破坏环境,又是怎样的不得人心;于是全世界都看见听见,从达喀尔到黑角,从科托努到内罗毕,非洲人对中国商品倾销的控诉,对中国企业挤垮当地民族企业的反感。南非总统姆贝基“中国有成为新殖民者危险”的言论更是顷刻间传遍全球。

这些非洲声音的来源是诸如安哥拉《潜力报》、喀麦隆《每日革新报》或南非《商报》等非洲媒体,但它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反响,却得归功于欧美媒体的助力。大到BBC国际、《青年非洲》和《南德意志报》,小到《维茨巴登邮报》这样的地方传媒,都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转载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