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阮肇昌第五十七师以水陆两路往上海龙华地区集结待命。
三、嘉兴之炮兵第二旅山炮第三团、南京榴弹炮第十团立即向苏州开进,归京沪警备区指挥……
四、海军按预定之方案,阻塞长江之江阴水道…… 五、进攻日期为八月十三日凌晨。(下略) 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摘自《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会场气氛骤然肃穆。
战争钟声终于敲响,中央政府命令向日军进攻,这一重大决策固然迎合了全国人民抗日图存的壮烈情绪,但是淞沪战事一开,中日必有一场惊天动地血流成河的残酷较量。作为军人,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热血沸腾而是怎样打败强敌,因此在座每个将校都能掂出自已肩上沉甸甸的份量。〃军座,希濂有一点顾虑,不知道当说不当说严会议散居,第三十六师少将师长,时年仅三十岁的“鹰犬将军〃宋希濂玩着一根精致的马鞭说道。他是张治中老部下,因此同长官说话相当随便。
〃宋师长有话请讲。〃
〃淞沪地区虽然敌寡我众,但并不能说明我占据优势。〃鹰犬将军当仁不让地走上前去,用马鞭指着作战地图分析道,〃敌舰虽然不能上岸,但是其舰炮火力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上海市区,这是其一。其二,敌人虽然北南两面作战但是其机动能力强,可在短时间内从本土直接增兵。日本长崎、佐世保军港距上海最近距离为因百六十海里,船队航行时间约为一天一夜。其二,淞沪地区为海上突出部,如果战事一旦呈现胶着,我最大的担心……〃张治中突然意识到什么,一片阴云罩上心头。〃〃¨那就是五年前。一·二八淞沪战事''的失败将重演!〃仿佛一把重锤猛击心脏,作战室里闷热的空气凝固了一刹那。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蔡廷锴第十九路军以三万余众攻击日本海军陆战队一千八百人,久攻不下,战斗呈现胶着状态。日军多次紧急增兵,并辅以海空炮火优势,中方虽然有张治中率第五军增援,但仍不能占据主动。相持一月,日军一个师团突然在上海郊区七丫河登陆迂回成功,中方防线即告崩溃。据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女士曾寄给张治中一件女褂子,附诗一首,称:〃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当然何女士的举动是很情绪化的,意在激励军人去战斗,不怕死。可是战争毕竟是一种整体实力而不仅仅是热情和愿望的较量,军人固然可以很勇敢,不怕死,但是如果牺牲不能改变战争结局,这样的牺牲有什么意义呢?当时蒋介石在一篇著名的演讲《东北问题和对日方针》(一九三二年一月十一日)中说:〃……以中国国防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内侵占之范围及于辽、吉两省,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以我国海陆空军备之不能咄咄充实,必使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矣。总理孙先生所谓。中国若与日本绝交,日本在十日以内便可以亡中国'',此乃事实如此,并非我总理故意危言耸听也。〃可见连孙中山总理也赞成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同日本人硬拼实力。宋希濂作为当时第五军二六一旅旅长亲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全过程,日军的现代化装备、作战能力和官兵素质都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后来那些众口一辞的历史学家怎样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失败归结于独裁者推行卖国政策的结果,但是张治中宋希濂们心中明白,上次那场战争的失利主要出于军事而不是政治的原因。何况还有国内的种种因素。
当〃一·二八〃战事正烈时,南京政府拟调驻江西中央军蒋鼎文第九师、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等精锐部队赴上海参战。被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拒绝。理由是苏区红军正全面出击,势不可挡。
熊主席一九三二年二月六日电报:“……调蒋铭三师赴沪,增援我上海自卫军竭力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