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玉碎连城>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2 / 4)

,是作家塑造众多人物的真实、客观的态度。在民族的危难面前,我们的民族不乏蝇营狗苟、卖身投靠,见利忘义、畏怯退缩的败类,比如书中的李穿石、陆小飞等等,也有大义凛然、舍身报国的志士,比如书中的郭大器、赵怀玉等等,更多的,则是赵如圭、陆雄飞、德宝这样的“芸芸众生”,无论是作家欲鞭挞还是讴歌的人物,作家都赋予了他们合理的、可信的性格依据,特别是对赵如圭、陆雄飞、德宝这些变化发展中的性格,作家毫不回避其人性的弱点,着力刻画了其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人物构成,多线索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危急存亡之秋中华民族丰富的性格形态,显得如此真实、可信,当这些性格经历了家国之恨的洗礼,走向反抗之路的时候,一场伟大民族战争的雄厚根基,已经铸就,其广度、深度以及胜利的前景,都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部小说的深度,取决于作家对其人物认识和表现的深度。

诚哉斯言。

当然,一部优秀小说的构成因素,并不仅只是这些。就这部作品而言,我欣赏的,还有以下两点:

其一是时代背景的纪实性与人物、故事虚构性的融合。我不知道赵氏一家的人物、故事是否有原型为基础,但其中显然加入了作家大量的想象与虚构。然而,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却是真实有据的。书中涉及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甚至真至在天津发生的不少事件,都有着确凿的史实依据。这些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张学良、溥仪、土肥原贤二等等,有的直接在作品中出场,有的则作为后景交代,而这些事件本身,时时在作品中凸现,有力地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真实感。这种纪实与虚构本融合的写法,并不是作者的发明,但在《玉碎》中,结合得非常成功,为营造赵氏一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为赵氏一家的性格命运发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舞台。

其二通过作品不难看出,作家对那个特定时代天津的民风民俗,对古董玉器行业和知识有着丰厚的积累,在作品中,洋洋洒洒,娓娓道来,真给人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作者写生子“洗三”,写合婚换贴,写品玉赏玉的奥妙,写丧葬仪式的繁琐,写天津卫帮会码头的规矩,写列强租界的格局……真有旧天津民俗风情的“百科全书”的感觉。更为难得的是,这些趣味横生的“闲笔”,并不卖弄,不炫耀,而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活动流淌而出,使读者在阅读中,既受到巨大的情感冲击和精神的陶冶,也得到知识的滋养和文化的享受。

当然,我想说的,还有很多。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感谢它使我感到自己度过了一个收获丰盈的春节。

因此我不由自主地推荐给读者,让大家都有所收获。

是为序。

甲申初四

《玉碎》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1931年“9,18”事变之后,为转移国际对东北局势的注意,拒不执行“国联”要求日本撤军的决定,并利用混乱将窝居在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裹挟到东北充当满洲伪皇帝,日关东军特务机关和驻天津日军精心策划、组织了以汉奸张壁、李际春为头目的武装便衣队,于31年底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暴乱。便衣队以日租界为基地,闯进天津市华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也频频向华界放枪打炮,击伤、打死多名中国市民。一时间,天津华界局势大乱,警察局、酒楼、商号、民居都遭到便衣队的攻击,百姓饱受涂炭。对此,驻天津的东北军及警察部门在张学良将军和张学铭市长指挥下,对汉奸便衣队进行了坚决的镇压,本来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义愤填膺的天津市民也纷纷以各种方式进行反抗,致使汗奸便衣队连遭挫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