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5部分 (2 / 4)

“不但朔方杜大帅,河西崔大帅,陇右杜大帅,幽州张大帅,河东王将军,都在见召之列。”

这个名单开出来,登时就让众人更加吃惊了。安西和北庭虽也是要镇,可相比这五大拱卫京师的节镇,却终究战略意义不同。于是,本待质疑的人也不由得闭上了嘴,杜士仪也不由想到了昨日刚刚得到的张九龄罢相之事。由此及彼,忆起当初和固安公主商量的种种,他心头陡然一沉。这种担忧他却不好对人言明,听林招隐提到黎敬仁去传旨给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其他人亦是前去各大边镇,他少不得亲自好好招待了一番这位仅次于高杨二人的内侍。

然而,林招隐此次的口风紧得让人起疑,甚至连往日传旨时揩油的习惯都丢了。好在回头王容带着儿女来见的时候,笑着托他捎信给长安的父兄,林招隐从中找到了一张长安某柜坊的钱票,对杜士仪的态度就松络多了。即便仍然没有具体细节,但太子和鄂王光王皆遭废黜,这却明说了给杜士仪听。

就在启程之前的当天晚上,来自固安公主的信使也抵达了,带来了关于那场宫变的更进一步信息,可对于宫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固安公主却也并未打探分明。可信上说,李瑛事先已经得到过提醒,这却是显而易见的。虽说叹息于依旧未曾扭转这场惨剧,杜士仪也没有惋惜的时间,次日一大清早便匆匆出马。临行之前,他将留后事交给了节度副使李佺,来圣严张兴两位判官为辅佐,至于二话不说提出跟他进京的王昌龄,他自是没有拒绝。

尽管长安算是他的故乡,可回去之后,也需要一个人替他四处拜望交际。

灵州距离长安一千二百五十里,距离洛阳两千里,如今李隆基既然从洛阳迁回了长安,倒也省却了杜士仪三分之一的路程。一路驰驿而归,他只用了五天便抵达了长安。上一次他结束一任陇右节度使回来述职,是到东都,于长安也是过其门而不入,如今再回来,掐指算算竟已经是阔别四五年之久。踏上朱雀大街时,他就只见在这初夏时节中,来往的官民来往两边,纵马出游的公卿子弟长安贵女却很少,就连高声谈笑的都不多见。

他乃是奉旨述职,因此也没时间伤春悲秋,当下便风尘仆仆先往大明宫中政事堂拜见宰相。不过一年多,当初他熟识的张九龄和裴耀卿已经全都不在其位了,当然,如今在位的两位宰相他并不陌生,李林甫是老对手了,至于牛仙客,那是闻名已久,交往不少,却还是头一次见面。出乎他意料的是,本以为这次太子鄂王光王出事,原本应该是李林甫上蹿下跳蹦跶得最最高兴的时刻,可他却只在政事堂中见到了孤零零的牛仙客一个人。

原因很简单,李林甫……告病了!

最初的相见过后,杜士仪便再次起身长揖道:“当初我在陇右鄯州时,就多承相国一再提携援手,却直到如今方才能够当面拜谢!以我当初之资历,年纪,能够在陇右站稳脚跟,乃至于有所建树,离不开相国长者之助!”

牛仙客拜相以来,也不知道受了多少人背地里的非议,明面上固然无人敢不敬,可疏离却是免不了的——他拜相也已经一年了,可他在满朝文武之中,称得上亲信的,就只有和他一块调任回来的昔日节度判官,如今的殿中侍御史姚闳,至于友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尽管李林甫对他很友好,可他自己是最明白不过的,李林甫绝非朋友,甚至连盟友都谈不上。只因为他从不会反对李林甫的任何提议,他才能安居相位。

所以,今日同样是第一次见到杜士仪,听对方竟是以昔日交情作为寒暄之词,牛仙客不禁有些意外。而落座之后,杜士仪绝口不提长安,口口声声都在谈论河陇,不知不觉的,在河陇当了大半辈子官的他便渐渐放松了下来。这是他在政事堂这么久都从未体验过的轻松氛围,以至于闲话往昔的时候,他只觉得身边是一个多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