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遂!”
“哈哈哈!一切为了帝国,为了阳光洒满大地!”阿雷·斯特也起身举杯与众人共饮。
当阿雷·斯特成功拉拢了第十八师凯拉法·塞利姆师长,及其部下所有军官后,又通过凯拉法·塞利姆的关系网,不断的在军政商三界扩展。
这天,阿雷·斯特与波可士和塔拉奇卡正在对阿雷·斯特这一个月的行动进行总结。
波可士:“目前我们已经控制伊斯坦布尔百分之八十的军队和百分之三十的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商人。”
“帝国政府目前有何动静?”阿雷·斯特有些好奇道。
波可士:“前线传来消息,10月31日,英国人占据了贝尔谢巴。11月6日,又占据了特拉斯舍拉亚,为了避免被包围,加沙的帝国军队在法尔肯海因(埃里希·冯·法金汉(德语:erich von falkenhayn,1861年11月11日-1922年4月8日),又译为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或埃里希·冯·法尔根汉,德国军事家、步兵上将,1914年至1916年间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指挥下已经撤离了。目前帝国正在焦头烂额,没有太多的精力投注到我们身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波可士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个消息!”
“嗯?”阿雷·斯特微微蹙起眉头,好奇是什么消息,让波可士都有些沉重:“是什么消息?”
波可士:“威廉·史密斯传来消息,你之前安排他关注的布尔什维克在11月7日,发动了起义,,目前已经占据了圣彼得堡。”
“领导起义的是谁?”阿雷·斯特十分想知道是不是列宁。
波可士:“是一个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人,就是他领导的队伍推翻了以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罗斯政府。”
听见是列宁后,阿雷·斯特感到一阵轻松。也就是说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1918年3月3日苏俄就会和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从而退出一战。
但是苏俄是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才开始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的。
谈判开始于1917年12月3日,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
这引起了苏俄内部严重的分歧。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