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大唐气势宏伟的背景音乐> 第134章 李希烈火上浇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李希烈火上浇油 (1 / 1)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接受朝廷任命他为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每个字代表一个州,实际就是空衔,想落实得自己打下来),负责征讨李纳的命令后,当即发兵三万,光明正大的进驻许州(河南许昌),摆出一副不团灭李纳誓不罢休的样子。

他一边让人知会汴宋节度使(治河南开封)李勉,告诉他淄青地盘朝廷已令我淮西兼管,需从你部境内通过,见到我们淮西军请勿大惊小怪,以此麻痹李勉;另一边暗中与淄青节度使李纳接洽,与之密谋共取汴州。

而此时朱滔、王武俊、魏博已与马燧等隔河对峙近一年,官兵有国家养着吃穿不愁。朱滔、王武俊各自远离驻地,吃穿用度全靠田悦一家保障,田悦再富也渐感难以支撑。

眼见李希烈与李纳关系打的火热,又带领三万兵力在许州一带耀武扬威,朱滔他们分别派出使者前去拜会李希烈,劝说他称帝,以便将朝廷的关注点转移到李希烈那里,好让他们喘口气。

建中三年(782年)十二月,李希烈看到朱滔等人都已称王,索性也撕去了伪忠面具,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

这无疑等同向朝廷公开宣告,我李希烈也反了!

关于李希烈将会造反一事,早在建中二年(781)朝廷诏令李希烈发兵征讨梁崇义时,杨炎就曾提过。但德宗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在他心里实在寻不出李希烈想要造反的任何理由。

如果说梁崇义造反是为了惧,朱滔造反是为了利,王武俊造反是为了名,田悦造反是为了义,李惟岳和李纳造反是为了权,那他李希烈图什么呢!他三十岁就顺利做上淮西节度使,既不缺钱更不缺权,难道还想要我大唐江山!

透过历史的烟尘,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李希烈谋逆的心路历程!

李希烈年少从军,跟着他的亲叔兼义父李忠臣起家。提起李忠臣,在中唐那个混乱年代也称得上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本名董秦,平卢军出身(平卢军原在辽东一带,后迁到山东),归安禄山节制,向以作战勇猛着称。

安禄山造反,他立场坚定没有附和,毅然选择站在朝廷这边与安禄山展开斗争,且屡立战功。担任淮西节度使后,每逢朝廷有难,需要藩镇勤王时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代宗感念他的忠义,替他改名叫李忠臣!

只可惜这么一位从战火中淬炼出来的忠义将领,却没能经得住权力的考验,官至节度使后他变得极度暴虐、强横与贪婪。他所领导下的淮西军战斗力强悍,军纪却极为败坏,抄掠抢劫无恶不作。

大历二年(767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造反,李忠臣奉命征讨,在进入华州(今陕西华阴)后放纵军队大肆抢掠,竟使潼关至赤水(陕西渭南华州)两百里内人烟荒芜。

李希烈比李忠臣小了三十多岁,在义父的言传身教下,他将李忠臣的残忍嗜杀、靠江湖义气耍勇斗狠的劲头学的青于蓝而胜于蓝,光干儿子就豢养了千余名,只是对李忠臣曾经的那份忠义却一点也没学到。

晚年的李忠臣骄奢淫逸只顾自己胡闹,放松了对部属的管控,李希烈借机笼络人心,联合部众赶走了李忠臣,完全不去顾念什么养育之恩与知遇之情。

李希烈对抚养他成人的李忠臣都这样,朝廷既不是他爹也不是他娘,自然说翻脸就翻脸。

更何况上次平定梁崇义,完全靠他淮西一镇之力,那该是多大功劳!事后不过就是想要襄州(湖北襄阳),朝廷也不给。既然你朝廷不义在先,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从李希烈后期做法看,他还真不像朱滔、王武俊、李纳、田悦四人那样仅求个裂土封王,他有着更高的想法与追求!

:()大唐气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