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乱清完结了吗> 第80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2部分 (2 / 4)

的”。现阶段,绝不会“捞到碗里就是菜”,绝不会做不加分别的大面积的打击。不然,大伙儿扭在一起,其他的啥活儿也别想干了。

这些,阎敬铭是完全了解的。

原时空,阎敬铭被称为“救时宰相”。是“宰相”,就得“燮理阴阳”。所以,阎敬铭虽然清刚,但绝非没有政治头脑、一味蛮干的粗汉,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给关卓凡添乱的。

阎敬铭对关卓凡表示,王永泰的这个举动,和他完全没有关系。非但如此,王永泰在折子里说的事情,不少还是他的调查尚未涉及的。比如安徽的军费报销,阎敬铭只晓得李宗绶、宋尊邦进京后,有大额“汇兑银两”情事,并摸到了为他们承汇的钱庄;但毛英章是他们和户部的中间人——这是整个案子中最重要的一点,阎敬铭就不晓得。

这就奇了,一个“风闻言事”的六科给事中,对于户部的弊案的底细,居然比户部尚书还要了解?

基本可以确定:王永泰并非真的“风闻言事”,而是有人传递了很确实的消息给他,甚至于直接授意他上这个折子。

谁会在背后做这样的事情呢?

查王永泰的履历,河南固始人,年纪不小,科名甚晚,在都察院里,一直默默无闻。其他的,实在看不出什么问题。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先抑后扬

无论如何,这种参折,绝对没有“淹了”的道理;也不可以不经调查,就“应毋庸议”。

尽管如此,整整过了四天,关于查办此案的上谕才发了下来:

“六科给事中王永泰奏:鸿胪寺少卿毛英章包揽安徽军费报销,经该省粮道李宗绶、凤阳府知府宋尊邦来京汇兑银两、贿托关说等语,着派麟昌、方鼎锐确切查明,据实具奏。钦此!”

这道谕旨,有几个地方,颇值得玩味。

一个是迟至第五天,才对王永泰的参折有所回复,或者说,才正式“启动调查程序”;一个是上谕的内容异常简单,行文之中,未做任何“有倾向性的指示”。这两点,都显得“上头”对查办这个案子,似乎并不是特别上心,甚至还有一点点小犹豫。

最重要的是,麟昌是刑部满尚书,方鼎锐是以刑部侍郎的身份署理刑部的部务。这两位都是刑部的堂官,而刑部虽然是办案的“对口单位”,但这种案子,仅靠刑部一家子,“份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第一,虽然毛英章的鸿胪寺少卿,仅仅是一个从五品的位子,但他还有一个兼职:军机章京。

这是关卓凡的“创制”。

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这一类冷曹衙门,平日少事,闲得蛋疼,而主官必是进士出身,多半都是笔头来得的。关卓凡以为资源不好闲置,便从中挑选手脚便捷、脑子活泛的,拉到军机处来充任章京。如此。拿一份工资。干两人活计。无形中便消减了一个“编制”,省下了一笔开销。

没想到有人脑子活泛过头了,居然把手伸进了军费报销的案子里。

枢府要员涉案,必定要各部“会审”,单靠一个刑部是搞不掂的。现在仅仅派了刑部两个堂官主办,什么意思?

第二,毛英章是从五品,但他的那位同年。被舆论的口水喷得最多的现任户部侍郎黄绍祖,可是正二品的大员。黄某人如果涉案,更不是单单刑部的正副堂官就审得的,必得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这个级别的人物,“奉明发特旨”,才能“询问案由”。

总之,上谕下来,不是大伙儿原先想象的风雨交加、雷霆大作的架势。

有人就嘀咕,难道这事儿不是阎丹初的手笔?也是,如果是阎老西儿的话。应该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

那么这个王永泰又是个什么来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