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元年的秋天非常美丽,安民军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机遇,从外部讲,清廷并没有能够筹备出可以征伐四川的军事力量,孙可望的安汉军已经攻入了云南;从内部而言,粮食危机已经完全结束,李定国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巨头会议上,许多人都提出了继续东征或者北伐的提议。
不过,小艾认为应该首先兴办学校,培养工匠,李定国不认为把他送到四百多年前是为了去追砍多尔衮或者阿济格的,很赞成小艾的意见。他坚决否定了这样穷兵黩武追砍清军的计划,提出了发展教育,伺机攻取大小凉山,拓展战略空间的计划,这一计划倒是得到了樊一蘅、谯山等人的支持,得以实施。巨头里,其实只有樊一蘅和谯山才明白发展教育,强化内功的意义,而李定国的想法,首先要整合内部各路降军,将他们完整的纳入安民军体系。其次吸引各地人口到四川来定居,增加安民军的人力资源。同时利用金沙江丰富的煤铁资源,进一步地发展工业体系,与清军在技术上拉开差距,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识字学校。李定国把识字放在了首要位置,在封建时代,领着一群文盲统一世界是可能的,但这个时间点,理性的曙光已经开始照进人类文明,识字是一件必须抓紧的事情,原因在简单不过,识字是干任何事情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当兵,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识字,就会快得多,有些事情,不识字根本没法办。安民军政府规定:每个人口超过千人的乡或者村都必须办识字学校,人数不够的,到邻近学校上学,凡25岁以下不识字的男青年(任务太紧急,先让男的识字)都必须进入识字学校学习,每天上课半天,教授小艾筛选的常用汉字500个,比如东南西北、吃喝拉撒、同时教授数字和简单的四则运算,经考试合格才能够毕业。军队同时开办识字学校,教授一些作战经常用的汉字和数学知识。识字学校毕业的人员才能参军、考学、考官、分地。这年事情李定国抓得特别紧,永历三年春节前,已有二十万人从识字学校毕业。
二是在重庆兴办了鲁班工匠学校,由宋应星任校长,由小艾搜索了后世的工匠教材,聘请各地的匠人名师来授课,主要是为工厂培养技术工人,比如矿工、车工、钳工、磨工、刨工、铸造工、木工、篾工、锅炉工、石工和砖瓦工等,教授各个工种的主要技术,特别是用机床加工制造铁棒、齿轮、圆管、家具、兵器等主要器物的技术,同时提供工厂实习的机会,也上一些基础的力学课程,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惯性定律等以便于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学习成绩优秀的,技术出众的,安民军政府就安排其工作,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
三是在成都兴办农业干部学院。小艾搜索到了后世四川的农业发展情况,传出来很多实用的技术,教学任务有好多,首先是教授怎么种植粮食,四川地区优势作物水稻的种植更是重中之重,比如育种,根据李定国的口述基因学说,开始选育优良作物种子,育秧也非常重要,什么季节、温度、湿度、光照、水位、耕作要求等,施肥防病虫害等,收获储存等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内容;玉米和红薯这两样少病害高产量作物的推广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明末这两样作物还没有大量推广,尤其是深处内陆的省份,李定国特意叮嘱要做好这两样作物的推广。其次是养殖畜禽,比如作为肉类养殖的猪、牛、羊等大牲畜,还有鸡鸭鹅等小家禽,包括养鱼、养兔子、养驴等等,各种种养殖技术,整个四川才三百多万人,养殖的空间是很大的。再者是种植蔬菜和水果,李定国给大家讲清楚了维生素的重要性,要求学校教授学员充分利用主要农作物间作、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开展蔬菜种植,补充全民维生素。最后就是栽种树木,有利于改善环境,还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发笔小财。农为邦本嘛,与前面学校不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