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4 / 4)

外人可以入城,大家点灯笼,放花炮,吃汤圆,欢乐通宵,让火神君以为人间车水马龙是已经起了大火,就不会再来生事了。天子很中意这万民同乐的消灾办法,欣然应允。宫女元宵的父母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得以进城与女儿相会。见民众一夜狂欢带来翌日平安,天子大悦,下令每年正月十五都办灯会。宫女元宵有了盼头,每年精心研制汤圆等待那个幸福的夜晚与父母相见,把亲情思念揉进那甜美的汤圆,由于她做的汤圆最出众,后来的汤圆就用她的名字命名,叫做元宵。 。。

岁时节令与中华养生(2)

上元节还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情人节。古代女性养在深闺,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元宵灯会才子云集,年轻男女借此佳期可以相遇见面,留下不少浪漫故事,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意固然很美好,但细细思量,古代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太多,以至于一次元宵灯会的户外活动机会,也被非常珍惜,上元节因此而有另外一种习俗,那就是妇女“走百病”。女性在这一天相邀,过拱桥,转墙角,专走那平日难得一去的地方,吐纳空气,舒活筋骨,丢掉一年的郁闷淤阻,换回一个神清气爽。过节保健,也是中国节文化的一种特色。

学学古人过春节——桃符屠苏保安康

说到春节,人们总会想起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可谓是中华第一节,这一天,岁月送旧,衣着换新,家家喜庆,人人欢乐。几千年来,人们延续了对新春到来的喜悦和欢愉,美酒佳肴,互相祝福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从王安石的诗里可以看出,古人过春节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祈求平安和健康,诗里说到的桃符、屠苏,就是古人的保健措施。

桃符,就是桃木制作的门符。在我们今天看来,它是一种装饰艺术品,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神灵异物。据东汉一本名为《风俗通义》古籍记载:“《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这段话里记载的是,上古时代有一对兄弟,名字分别叫做荼、郁,居住在海度朔山的桃树下,监视山洞里各种鬼怪。见到胡作非为的鬼怪,就用芒苇编成的绳索捆住,拿去喂老虎。后来县官就在腊月的除夕夜,将桃树下捉鬼的兄弟和吃鬼的老虎画在门外,借此驱除为害之妖孽。这以做法被传播开来,效仿的人多了,慢慢被简化为用桃木写上捉鬼兄弟的姓名挂在门上。再后来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就改用红纸代替桃木,兄弟姓名也慢慢被吉祥的对仗句式取代,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新春门联。桃符驱鬼,在今天看来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我们不要忘记这个习俗是产生于远古,那时候别说无线电、互联网,就是纸喇叭都没有,甚至文字数量都远没有今天这么多,需要民众共同遵守的习俗,只能采取乡规民约的方式,贴门符是那个时代最能“发动群众”的方式。试想,家家户户都悬挂昭示正义的桃符,对那些想要假托鬼神为害乡邻的不轨之徒还是有很大震慑作用的。再说古人并非只用这种寄托理想的方式驱邪,还有能发生实际效应的保健屠苏酒呢。

屠苏,是一种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