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男女性别之争> 第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1 / 5)

性别战争 译者序

说“幽默”,兼述本书出版经过

幽默不是不正经。幽默不过是正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可惜,大多数人非要把两者对立起来看。放置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幽默,是一种美德;而在我们的文化里,它即使不算是恶德,至少也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随时以油滑、轻薄、猥亵的帽子伺候。

正经话太正经,不正经话太无体,这就是我们缺乏幽默感的现实。名言“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出来之后,有来自英伦三岛的朋友感慨:要是后面能再补上一句“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也阻挡不了这种卑鄙伎俩”,那就是可以打满分的英式幽默了。你看,幽默其实就这么简单。

无论哪一天打开“池塘”两侧严肃大报的畅销书单,比如《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前十名中永远有几本幽默作家或者喜剧演员的书;当你走进书店,总能看到一摞摞上架类型建议为“幽默”的图书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难道是我们已经不需要幽默了吗?我以为,唯有我们把自己与“人类”这个概念相对立的时候,这个论断才能成立吧。什么时候能再出几个林语堂式的人物,办几本类似《人间世》或者Punch(笨拙)那样的杂志,对于一个心理已经扭曲的社会,绝不是坏事。这并不是在鼓吹闭目塞听,从哀鸿遍野的现实中逃出,我只是认为:幽默感是一个社会的健康参考系数之一。

T。 S。 艾略特说,幽默也可以是严肃主题的表达方式之一,但并非人人都认同这个观点,尤其是当幽默与性在一起的时候。比如,这本《性别战争》(Dr。 Tatiana’s Sex Advice to All Creation)。

几年前的冬天,导师布莱恩给我发来邮件,内容是英国《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杂志上的一篇书评。导师知道我的阅读习惯:虽然会看一些看到句号时已经忘了主语是什么的文字——他戏称为“火车脱轨句”,但我更爱看将幽默视为常识的文字。

那篇文章评的正是这本《性别战争》。从书评看,这是本极好玩的书,动物们将*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向塔蒂阿娜博士倾诉,博士的回答则融合了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整本书的文体和文笔都有趣得紧。

那时,我在一家合资的出版机构任职,看到自己喜欢、想做的书,会多一些的便利。接下来的过程比较繁琐乏味,简而言之,就是买版权、翻译、出版。现在回头看,在我翻译的各种图书中,这本书的翻译过程带给我的乐趣最大,大笑从未间断,后来甚至电脑一开机,我一回想起昨天翻译的内容,就会嘎嘎大笑,仿佛启动键在那段时间具有了两个功能。

但我当时不知道,一场闹剧即将拉开序幕。性与幽默的组合,往往是最危险的,哪怕说的是科普知识,也容易被心怀鬼胎者斥之为轻薄。

当年这本书以另一个名字出版后,有人出来指责它败坏了美方那家大出版集团的声誉。这听起来当然像个笑话。该书的作者是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和英国牛津的学者,直到今天仍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开有专栏,而且长期为《经济学家》、《自然》、《科学》杂志撰稿。

中方合作机构虽然不满这种别有用心的挑刺,但还是找了社外专事科普出版的专家进行审读。审读意见写得很巧妙,虽然对译文有所批评,但还是绵里藏针地对挑事者进行了反击:“本书决无*读物之嫌。读者不会按拟人手法去做不恰当的引申或做出不客观的评价……译文中多处文字不雅甚至粗俗。例如:傍大款、有一腿、臭婊子、扑上去就搞,等等。这是该书硬伤,会贻人口实!”“该书如在审校、编加过程中做必要删节与修改,这类不足即可避免。可惜!”

不过,这本书终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