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2 / 5)

统优势商品,日方输往中国的货物主要为珍珠、硫磺、水银、沙金、日本刀和金饰等奢侈品。本来日本并不盛产黄金,但为贸易需要,不得不输出金银,这一点被当时的许多中国人所误解,以为日本金银遍地,这一点甚至成为日后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动机之一。甚至连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也信以为真。

中日之间的这种友好局面持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南宋的程朱理学传入日本之后与其禅宗融合,一起渗透到武士戒律中。宋朝的软实力在日本列岛特别是上层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1192~1219年)甚至想建造一条大船到南宋终老。宋朝时期,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尤其在文化方面,要远远超过唐朝。

在忽必烈东征日本之前,日本对蒙古人所知甚少,欧亚大陆上蒙古铁骑的所向披靡和杀声阵阵,隔着东海,对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中国大陆,一场空前绝后的巨大变局正在形成。

二 蒙古人的奋斗(1)

关于蒙古人,唐代的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客鲁涟河下游以及兴安岭之北的室韦人中间有个叫做蒙瓦或蒙兀的部落。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这是“蒙古”这一名称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成熟的蒙古民族至晚到公元12世纪已经出现。

成吉思汗所引领的蒙古汗国的确立,助长了蒙古上层的军事扩张欲望。公元13世纪蒙古军团的战斗力,已达到人类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蒙古骑兵配备重弩,披牛皮轻甲,来去如电,日行百里,逾高山、越荒漠,战争和求生时刻都在挑战着他们的生命极限。

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古贵族就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向西部的远征行动。这三次西征行动所指之地中的大部分,是连传统中国人都很少了解的神秘西方,它们多在帕米尔高原以西。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1218~1223年。成吉思汗派本部骑兵击垮一批游牧部落之后,又灭西辽,而后攻陷中亚大国花剌子模,一直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顺利占领今中亚到欧洲东部以及伊朗北部的广大区域。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1236~1242年。成吉思汗已经于公元1227年去世,其长子术赤再次率军西征,所以此次远征又称“长子西征”。蒙古骑兵饮马伏尔加河,征服罗斯公国(今俄罗斯所辖欧洲部分);日耳曼诸王国、波兰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的联合军团也被蒙古旋风整个席卷。

蒙古人作为外来者,被震恐的欧洲人称为“黄祸”,在笃信基督教文化的欧洲人眼中,他们更像是上帝派来惩罚芸芸众生的,因此欧洲人胆战心惊地把这次浩劫命名为“上帝之鞭”。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构筑萨来城(今阿斯特拉罕市),作为封国都城,史称钦察汗国。该次西征因窝阔台大汗去世而结束。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1253~125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是这次西征的最高指挥官,蒙古军团从帝国首都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出发,其征服对象是波斯(今伊朗)帝国和黑衣大食(*帝国阿拔斯王朝)。该次西征又因大汗蒙哥在四川围攻南宋重镇钓鱼城之时战死而宣告结束。最终,成吉思汗的另一位孙子旭烈兀(托雷之子)得到这块新领土的拥有权,他在里海南岸建造都城,史称伊尔汗国(又译伊利汗国)。旭烈兀所派远征军在第二年被密昔儿(埃及)成功阻击﹐蒙古西进锋芒被扼制。

旭烈兀军回到波斯之后﹐已经发生忽必烈(托雷正妻所生次子,蒙哥之弟)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事件﹐旭烈兀遂不再东返,滞留波斯,并表示效忠忽必烈。忽必烈大汗将伊尔汗国设为西部屏藩。

公元1265年,旭烈兀儿子阿八哈继承伊尔汗国汗位,元朝皇帝赐其“辅国安民之宝”印。到第七代伊尔汗时期,汗国改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