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部分 (1 / 4)

也不错,赵匡胤也想规矩,但什么规矩能往他身上套呢?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朱三与小娘子刚回来,他妻子怀孕了,听从宋九建议,不要养在家中,经常带出去散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生产容易。于是一吃过晚饭,夫妻俩便出去溜达一回。

看到宋九又升官,朱三都没有艳羡的力气,喃喃道:“三司判官哪,再往上去就是三司三部副使,三司副使,然后就是三司使。”

“然后就是枢密使,然后就是东府平章事。”

“是啊。”

“朱兄,你认为可能吗?”

“这不大可能,你想爬到那高度,要很多很多年,不过近了。”

“近个屁,”宋九懒得与他解释,说道:“朱兄,开始准备试卷吧。”

“还有十几天。”

“十几天也得准备,再给我一本开元礼。”

“看开元礼啊,行,你稍等。”朱三拿了一本开元礼给宋九看,现在宋朝许多礼仪制度就是仿照唐朝李隆基开元盛世时所制订的规矩来的,渐渐改变,暂时变动不是太大。包括祭祀与上早朝的规矩。但什么书都能看,就是各种礼书看得会让人头痛。不是难懂。而是枯燥无味。看了一会儿,宋九就躺在床上睡着。

第二天宋九将所有学子一起聚集。消息也传了出去,燕博士与张博士也傻眼了。这样也行啊,赵匡义说了一句六参官,这也是唐朝规矩来的,唐朝五品以上或折冲当番者,一般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拜,到宋朝改成百司朝官以上,一月六次朝拜。到了这一级别,人数很少。少者只有一百来人,甚至不足百人,多者两百来人。赵匡胤不想守规矩,想起来了让太监敲敲钟,京官就必须来早朝,想不起来,能七八天不早朝。规矩是人订的,人不遵从也无辄,例如李隆基才开始时。一月岂止六朝,十朝也有。后来一月一朝也没有。赵匡胤每月不止六朝,就是不遵从那个五日一拜的规矩。若有事,能天天有起居朝。与大臣们商议事务。若没事,一月只有三四朝,这三四朝还包括朔望大朝会。宋初基本都是如此。不过每月朝会肯定不止六次,大多数都做到了三天一小朝。十天一大朝。直到王安石才做了严格规订,但往后去也没有严格遵守五天一次起居朝。还多是不稳定的起居朝。

以宋九的职官与“兼勾官”基本能达到六参官的级别。

宋初官员并不多,六参官也不过百人左右,也许宋九功劳差不多,就凭借他西下巴蜀那次大功,也够了,关健他才二十一岁,还没有成亲。两个博士能说什么?

感慨万千,然后摇头叹息。

学子们却欢呼跳雀,在他们未成长起来之前,他们的根还是学舍,宋九成长得越快,对他们越有利。其实已发生许多感人的事,一些学子走出去后手中钱帛多了,于是买书买纸回报学舍,还捐款资助河中贫困人家。开始宋九不以为意,后来立即让他们中止。不能回馈,很容易就形成攀比风气,有的仅是担任一个小吏,手中薪酬不高,有的进入私人店铺,薪酬反而更高。这一比,岂不要命。因此让学子们抄写了一封信,寄给每一个学子,他们既然出去了,就应放眼天下,胸怀天下,不能仅想着两河。天下贫困人家更多!同时还寄了一套教材,让他们不忘温习,等以后二年级教材出来,再寄一套给他们。

信与书到了这些学子手中,有的学子号淘大哭。

但这一幕宋九不知道了,只有一些大臣们偶尔向朝廷反应过,有的说好,不管什么学问,德操有了,有的说不好,这些学子感宋九的恩,不管朝廷如何用宋九,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信到了赵匡胤手中,想了想,一笑了之。甚至吩咐官员不要说,这小子胸无大志,不要将他吓着。实际赵匡胤的用意也是培养,他要培养自己的桃花,例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