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马陵城关闭古旧的城门前,莫愁回到了城北的农家小院。
\"娘,我回来了\"刚进了院门,莫愁就被迎面扑来的莫离抱住大哥\"你回来了,娘今天烙了饼子,好香嘞。\"小男孩一边说话,一边眼巴巴的看着莫愁的药篓。
\"赶快去打水洗手,马上就可以吃饭,娘今天做了疙瘩汤,一会多吃点。\"
随着说话声,一位姿色犹存的中年妇人从灶房里走了出来。
妇人衣着朴素,身上穿着的青布大褂若是细看也是缝缝补补两三处。说话时语气却是不急不躁,吐字清晰,举止端庄大方,看得出来曾经受过良好的家教。
\"你爹刚才还说,他早上听到喜鹊在院里叫了半天,早就盼着你回来呢\"妇人一边说,一边笑容满面帮着莫愁取下挎在肩膀上的药篓。随手又拉开抱着哥哥撒娇的莫离。
和大多数的农家小院一样的格局,正对院门的是三间用夯土砸成的瓦房,两间偏房一间正屋。
所谓的瓦房就是屋顶铺了灰色的瓦片,下雨时屋里房顶不会漏雨水。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榆树,长的倒是枝繁叶茂,偌大的树荫遮住了夏日的暴晒。
进了正屋旁边有一间全家人睡觉的卧房,正屋也没几样像模像样的家具,一张大桌,四把已经掉了红漆的木椅。正堂的墙上挂着一幅药王的卷轴画像。
也许是莫愁的年龄已经到了懵懵懂懂间懂了些男女之事,又加上天气炎热的原因,莫愁搬到了正屋旁用来放置杂物的偏房,给自己寻了两张木板用土坯支起来,算是床铺。
上面铺了厚厚的稻草,房间面积够大,莫愁早在入夏时就寻了当木匠的街坊帮忙,给自己打了张木桌,算是唯一入眼的家具。刚好可以用来写字读书。
莫家的家主莫正恩,此时已经坐在正屋的木桌前,怀里抱着家里最小的女孩莫楠,此刻正用一只手翻看着药篓里的药草,眼里流露着满意的神色。
做为家里的顶梁柱,莫老三毕竟也是见过些世面的人。眼下自己不求大富大贵,只盼着家里的几个孩子不管如何,先把肚子吃饱,将来都能学些手艺。再考虑其它的事情。
眼下时局不稳,也不知道何时又会烽烟四起?眼瞅着家里的长子已经到了能顶门立户的年纪,可家中却是一穷二白,就连这小院还是当初落脚到此处,孩子他娘典当了唯一的陪嫁金发簪,好歹才落得有个住处。
想到此处,莫老三不由长叹一声,眼睛中多了些没落的神色。
\"快些吃饭吧,莫愁娘手脚麻利的端着碗筷进了正屋,嘴里唠叨着,孩子在外面跑了一天,怕是早都饿了,别再长吁短叹的,有那闲叹气的功夫吃饱肚子好好养伤。\"
接连进出两趟,桌上就摆好了今天的晚饭,热气腾腾的疙瘩汤里撒了些绿色碎菜叶,配着烙得金黄的玉米饼,还有一盘当下季节常见的绿蔬。
莫愁娘接过莫老三手里抱着的莫楠,招呼自己的男人赶紧动筷子吃饭,家主不动筷子,家中的幼子只能眼巴巴的围坐在饭桌旁瞪着玉米饼吞咽口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是家里该有的规矩还是不能少。
都是读过书的人,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黄先生走了快两个月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再这么拖延下去,还不如让莫愁先去广明堂做个伙计,也好再增长些见识。\"
\"莫愁跟着你常去广明堂卖药草,掌柜的直夸莫愁懂事机灵,早就托人带话来让莫愁去柜上做个伙计,当家的你得早些拿个主意。\"
黄先生是马陵城里的私塾先生,莫愁跟着学些诗词珠算,因为经常跟着莫老三走村串乡收购药草,所以莫愁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在下午赶到学堂,算起来识文断字也有五六个年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