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1 / 4)

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都非常简朴,乐于克己奉公,我们现在赞美的西方著名企业家的美德,其实在那个时代,我们很多本土产的工商业先贤,都能身体力行。像范旭东、卢作孚这样的现代企业家,办起来偌大的事业,自己却分文不取,在他们看来,企业是社会的、国家的。

从第二代企业家开始,就把参与社会改造、兴办公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晚清到民国的历史上,凡诸兴学、办教育、社区改造和建设事业,甚至国家的*化进程,都有这些企业家的身影,抗战时期企业家的“星期五聚餐会”,是各界人士*的恳谈场所,为争取*,反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每代的成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多会被清零,用IT的术语,就是给格式化了,然后大家从头再来,从零做起。中国近代三代企业家,连同他们的经营方式、经验和企业文化,乃至他们的精神、抱负,最后也都遭到了格式化的命运。等到中国人再一次需要从事市场经济,培育自己的企业家的时候,基本上只好从头开始,前辈的成果,仅仅剩下一点点的孑遗,剩下的老一辈人,只是在中信、光大和民生银行的创建中,发挥了一点余热。其他的企业家,只能从头摸索起,好像我们中国人,此前的百多年,都白过了似的。

好友傅国涌,经过多年的资料爬梳和实地考察,把这些“大商人”中的一些的一麟一爪,给人们呈现出来,叙述严谨,有板有眼,文字如以往一样清晰、耐读,开卷有益。1每个现在的中国实业家,或者有志于做实业家的人,都应该看一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洋人的八股取士

西方人在近代中国的口碑不好,这是自然的事,因为他们是打破中国大门进来的。

在中国读书人的笔下,洋人在中国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当然都是坏事。其中有一些事西方人虽然并没有做,但也在他们的想象之内,比如我们的人说洋教士拍花、挖心肝做药、取中国人的眼睛加铅炼银子,说早在莱特兄弟没发明飞机之前洋兵就坐着能飞的东西在北京上空飞,还会放一种用气流伤人的“气枪”之类。但有一些安在洋人头上的事情,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洋人的八股取士就是一个。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曾经短时间占据过浙江的定海,英国人在定海都干了些什么,朝廷大员们当时是一盆糨糊,糊里糊涂,不过倒很快传出洋人在那里开科取士的消息,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庚子秋,闻夷逆酋长在定海开科,应试得四十余人,只剔去未完卷之人,余皆中试。题系‘中天下而立’二句,榜发后,饬各生领旗匾银,每名领到数百元,酋长悉请入船,带见国王,当即往粤东而去。”(刘长华:《鸦片战争史料》,《鸦片战争》第三册,第147页。)

我们实在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想象力,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刚刚打下一个孤悬海外的小县城,就开科取士,竟然还能用《四书章句》出题,只是录取的时候有些草草,凡是答完了卷的统统取上。不知是嘲笑老外办事不讲规矩呢,还是羡慕人家的宽松。

虽然英国人已经打上门来,而且把中国人打得脸面丢尽,一败涂地,但是让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睁开眼睛看看他们还是挺难。我们这些熟读圣贤之书的学究们,非要想当然地以为红头发蓝眼睛的英国人也跟自己一样,用的是方块汉字,读的是子曰诗云。虽然仗是我们败了,但胜利者却偏偏对中国的酸儒生青眼有加,乱七八糟取上一堆带去见他们的国王,想必是有大用的。

无独有偶,事隔近60年后,八国联军再一次打将上来,这次不仅门被打破了,居然得寸进尺,在太和殿前跑起马来了。于是乎消息又传出来了,先是说我们京城那位曾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