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作品抒写远大情怀,讴歌理想抱负,诗作题材丰富,有边塞诗、赠别诗、写景诗等。其边塞诗表达了为国请缨、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感情激昂慷慨;赠别诗一扫离别时的忧伤,洋溢着昂扬风貌;写景诗表现出积极入仕、跻身仕途的高亢热情。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以五言律诗居多,语言清新、壮丽。后期因久病不愈、处境困危,诗歌内容开始表现自己沉沦不偶、漂泊无据,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多为古体、体。
代表诗作:其代表作有七言古诗《长七言古诗《行路难》。《长安古意》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广为流传;《行路难》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感慨与思考。
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他还创作了不少骚体文,如《释疾文》《五悲文》等,以及多篇骈文。他的骈文既有对六朝优秀骈文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在句型上灵活多变,用典平实贴切、生动形象。
3. 文学影响:卢照邻反对卑弱萎靡的文风,提倡雄放刚健的美学风格,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一起,引导着唐诗的创作走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其生平经历如下:
1. 早年经历:
骆宾王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饱读诗书,祖父对他的教育十分用心。他七岁时便作出《咏鹅》一诗,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由此声名远扬。
十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长大后,骆宾王曾在博昌县学馆学习,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成长为齐鲁才子。
2. 仕途坎坷:
骆宾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仕途不顺。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道王李元庆的府属,但因耻于自炫才能,辞不奉命。后来担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等职,又因得罪权贵,被谪出长安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由长安主簿升为侍御史,但当时武则天执政,他因多次上书讽刺,被人诬陷入狱。在狱中,他写下《在狱咏蝉》,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
出狱后,骆宾王被贬为临海县丞,不久便愤然辞官。
3. 参与徐敬业起兵: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当时是徐敬业府属,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在文中对武则天进行了激烈的攻击,罗列了她的罪状,写得极有气势。
4. 下落不明:徐敬业起兵失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有人说他跳河自尽,也有人说他出家为僧。
骆宾王的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包括边塞诗、咏物诗、抒情诗等。其代表诗作有《咏鹅》《帝京篇》《于易水送人》《在狱咏蝉》等。《咏鹅》是他的成名作,生动地描绘了鹅的形态和动作,充满童趣。《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诗歌,当时被视为绝唱,展现了长安的繁华和他对人生的思考。《于易水送人》意境苍凉,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在狱咏蝉》以蝉自喻,抒发了自己的冤屈和高洁的志向。他的诗辞采华胆,格律谨严,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初唐四杰,除了杨炯以外,其他的结局都算不上好,不知是为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