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从始皇陵开始直播> 第131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 (2 / 4)

高宗决定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始终未同意废后之事。武则天因此对其怀恨在心。显庆四年(659 年),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此案。随后,长孙无忌被撤去官职爵位,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亡。上元元年(674 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并将其墓迁至昭陵。

李孝恭(公元591 年~公元640 年),陇西成纪人,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背景:

李孝恭是唐宗室子弟,隋朝柱国大将军李安之子,系唐高祖李渊堂侄,唐太宗李世民堂兄。其祖父是北周朝朔州行军总管李蔚,李蔚是唐国公李虎的第七个儿子。

2. 主要战功:

平定巴蜀:武德元年(618 年),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后,李孝恭被拜为左光禄大夫,后改为山南道招抚大使,前往收抚巴蜀地区。他率军行进之处,三十余州府纷纷前来归附,还大败巴蜀地区首领朱粲。面对朱粲这样的残暴之人,部将们建议坑杀俘虏,但李孝恭考虑到坑杀会引起其他乱军的抵抗,拒绝了这一建议,将俘虏尽数放还,此举使得各地首领纷纷归附,巴蜀得以初步平定。

平灭萧粱:武德二年(619 年),李孝恭向李渊献上平定割据江陵的萧铣之策,获采纳。他被封赵郡王,任夔州总管,大兴土木建造舰船,训练水师。在进攻过程中,他与李靖紧密配合,虽曾在与萧铣大将文士弘的战斗中先败后胜,但最终成功使萧铣出城请降,平灭萧铣,攻下江陵,后任荆州大总管。

俘辅公祏:武德六年(623 年),岭南地区尚未平定,李孝恭遣使招抚,岭南四十六州皆来归附,江南基本平定。同年江东枭雄辅公祏反叛,李渊诏令李孝恭为行军元帅前去讨伐。武德七年(624 年),李孝恭节制多路兵马攻打辅公祏,采用坚守营垒、奇袭粮道等策略,屡战屡胜,最终生擒辅公祏,平定叛乱,官拜扬州大都督。

3. 晚年及身后:

武德末年,李孝恭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后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改封河间王。

贞观十四年(640 年),李孝恭病逝,终年五十岁。唐太宗为其素服举哀,他获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元”,被供奉在高祖(李渊)庙庭。

在历史评价方面,《旧唐书》高度赞扬李孝恭,认为隋亡以后,群雄并起,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了大部分势力,谋臣猛将也多在其麾下,很少有人能另外率军建立功勋,唯有李孝恭军功显着,声名显赫。《新唐书》中评价李孝恭年少时沉着机敏,有见识气量,是李唐王朝宗室子弟的代表人物。后世也有学者赞扬他智勇无双,为唐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孝恭位列第二。

杜如晦(585 年 - 630 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朝初年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与早年经历:

杜如晦出生于官宦世家,高祖、曾祖、祖父均在北周、隋朝为官,父亲杜吒为隋朝昌州长史。

隋大业年间,杜如晦受吏部侍郎高孝基器重,被补用为滏阳县尉,但因见隋朝政治腐败,不久后弃官而归。

2. 辅佐李世民:

成为秦王府幕僚:唐高祖李渊平定长安后,杜如晦被秦王李世民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不久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中有很多英才被外迁,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杜如晦,称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李世民便上奏留下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属官。后来杜如晦跟随李世民讨伐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时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