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从始皇陵逃出的长生草笔趣阁> 第131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 (1 / 4)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

1. 赵国公长孙无忌

2. 河间元王李孝恭

3. 莱国成公杜如晦

4. 郑国文贞公魏徵

5. 梁国公房玄龄

6. 申国公高士廉

7. 鄂国公尉迟敬德

8. 卫国公李靖

9. 宋国公萧瑀

10. 褒忠壮公段志玄

11. 夔国公刘弘基

12. 蒋忠公屈突通

13. 郧节公殷开山

14. 谯襄公柴绍

15. 邳襄公长孙顺德

16. 郧国公张亮

17. 陈国公侯君集

18. 郯襄公张公谨

19. 卢国公程知节

20. 文懿公虞世南

21. 渝襄公刘政会

22. 莒国公唐俭

23. 英国公李积

24. 胡壮公秦叔宝

长孙无忌(?—659 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宰相,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及早期经历: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女。父亲早逝,他与妹妹一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自幼好学。他和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年龄相仿,自幼时起便是朋友,后来高士廉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长孙无忌随李世民征战。李渊率领起义军渡过黄河时,长孙无忌前往长春宫觐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

2. 参与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争夺皇位矛盾突出。李世民的心腹幕僚房玄龄、长孙无忌与杜如晦等人劝说李世民采取行动。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四日,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等十人,在玄武门成功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长孙无忌任太子左庶子,李世民登基即位后,他升任左武侯大将军。

3. 为官经历:

贞观年间: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因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他颇得唐太宗宠信,可进出唐太宗卧室。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但因多次恳切辞让及长孙皇后的劝说,唐太宗免去其右仆射职务,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之职。贞观五年,他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因是开国元勋,一人有一个儿子被封为郡公。贞观七年,太宗授予他司空职务,他坚决辞谢不受。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高宗时期: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唐太宗病逝,临终前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同年六月,太子李治继位,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扬州都督,对于他的进言,唐高宗每次都优先采纳。

4. 主要贡献:

主持修法:主持修撰《贞观律》《唐律疏议》,是唐代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人物。经过十余年努力,对高祖武德年间仓促制定的《武德律》进行修改,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是为《贞观律》。高宗登基后,他又领衔对建国以来的律令格式进行系统清理审查,修成《永徽律》十二卷等法令,并编撰《律疏》,解释专门术语,补充疏漏之处,《永徽律》与《律疏》合体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成为法官断案的标准和依据。

5. 晚年遭遇:永徽六年(655 年),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